奇客网

湖南桂阳拜寄风俗

篷璐2023-08-28

湖南桂阳拜寄风俗

拜寄,是一种在桂阳乡间流行的风俗,主要是借助、联合自然与社会之力量抗击灾难的一种体现。桂阳土话又称“认寄父”、“认寄母”、“拉干爹”、“寄名”等,其实也就是孩子认干爸干妈,往俗里说就是攀亲戚,按行为特征来说,它是一种民间的保育习俗。

需要拜寄的大多为未成年的小孩,尤其以婴幼儿为主,也有一些人只把拜寄当作顺应风俗习惯来执行,并没有太多其它原因。除此之外,主要还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身体羸弱多病。小孩子若是娇弱多病,为保其顺利长大成人,就会将其拜寄于人或物做干儿子、干女儿,通过被拜寄人或物的福气或形象来护祐孩子。若小孩爱哭,也是身体上出现了状况引起,在瑶族地区,这样的孩子被认为是必须要再寻父母来“保”,才能让其顺利成长。在成都民间,当孩子遇到重大疾病时,被认为是命犯“关煞”,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险关,遭遇了凶神,必须找个干爹来认,方可化险为夷

命相不好或顽劣不化。针对那些被认为是命相不好或是顽劣不化的孩子,为防止其克父克母祸害家庭,父母也会早早地为其寻找转移或化解命相的对象,以求上下和睦,家道安康。比如侗族人对五行缺木的孩子格外重视,因为侗族人敬树如神,一旦有孩子命中缺木,就会被视为非常不吉利。与此相似,在广西的一些壮族地区,五行中缺木的孩子也必须认树为再生父母,以求补缺,若是命相脆弱,必寻如山石等坚硬之物来庇护。

母亲生育经历和特定生育习俗。早先生产的孩子或病或灾夭亡,为了其后所生的孩子能健康平安地长大,化解夭亡孩子滞留的晦气。在有些少数民族中,因为有着特殊的生育习俗,孩子注定了从出生开始就有一个干爹。比如旧时在壮族地区流行的“寄身树神”的生养习俗,一个女人祈求生育要通过红线搭桥于树,意味着“树传子来”,而她若要再婚再育,必须在野外呆上三夜,每夜抱树几次,意味着与树“成亲”。既然树是她的“丈夫”,那自然就是孩子的爹 。

重男轻女因素。在这种情况中,男孩是作为一种“破符解咒”的功能拜寄于对方(人),或是女孩作为一种转移“生育定势”的主体寄予对方(人或物)。前一种情况是非主动行为,通常是有多女儿的一方提出了拜寄的请求;后一种情况虽为主动,但在实际中操作常有不畅,尤其是乡村地区,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生养多个女孩的家庭是不容易把女孩转寄于别姓之家,因此多选择寄物的方式 不管是汉族还是其它少数民族,当一个家庭连续生养了几个女儿之后,害怕自己命中无子,就从别姓人家里寻个义子(从同宗叫“过继”),若这别姓人家同意了拜寄请求,这男孩便在形式上成了他家的孩子,虽然这“义子”的“义”和“义肢”的“义”是同一个意思,也就是“假的”,但还是会希望这个孩子的拜寄能够打断他只生女儿的“怪圈 与前面几种情况不同的是,主体为男孩的这种拜寄,表面上不是在为男孩及其家庭保护安康、祈求好运,而是为被拜寄者送去生男孩的新开端,但实际上,能促成这种形式的拜寄成功,取决于拜寄方家庭的实际需要,因为通常是这男孩所在的家庭也看中了对方,认为孩子拜其为干父母,会因为对方家庭孩子众多,容易养活长大,或是对方尽管膝下无子,但其在社会关系或是财富地位上不失为“大树”一棵。这在后面的谈到被拜寄者的选择时还会有叙述

家庭渊源。当两户家庭互有渊源,如父辈之间是要好朋友或结拜兄弟,为使这种和睦的关系在下一代得以传承,便约定好互认干亲,这也衍生出另一项习俗,即“指腹为婚”。桂阳南北风俗差异较大,尽管在“为什么拜寄”这一问题上存在差异,但究其根本,都是为了让小孩子顺利成长,好养易教,虽然不可避免地有迷信色彩,但人情的味道也相当浓烈

拜寄,为了保证自己孩子的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孩子的父母、家人在取名实践中给孩子取贱名,此外,还在礼仪的领域千方百计寻求途径、方法,甚至把思路扩展到了宗教信仰领域。桂阳的风俗,一般是根据五行的缺失,选择自然界的物象给孩子取名。如孩子命里缺火,就在拜灶王神君为“寄爷”,并取一个带有“灶”字的名字,大部分都取“灶保”的小名,希望灶王爷保佑。命里缺水的孩子则拜与水有关的溪、江、湖、河、海等为“寄爷”。命里缺木则拜和木有关的树木为寄爷,寄在柏树上的取名为“柏保”、“柏树”、“柏佑”、“柏生”等含有柏字的名字。

拜寄对象有一定的讲究,如自然之物,往往选坚强、长久之物,如水、石头,希望如水长流,如石坚硬。一般拜寄何物,便给小儿取乳名为此物名称。如是动物,老了不能杀、要礼待让其老死。拜寄对象是人时,要送一定的礼物,焚香秉烛行寄礼。拜寄山石、树木或动物时,要焚香烧纸,摆肉奠酒,燃放鞭炮。逢年过节,拜寄于人需要看望,拜寄于物需要拜祭。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