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主要寺塔(2)

少年决恋i2024-01-27

景洪曼飞龙笋塔

曼飞龙笋塔位于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约60公里的曼飞龙村,因其所在地而得名,当地傣语称其为“塔糯庄龙”,有“极大的笋塔”之意。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主要寺塔

关于该塔的建造年代有不同说法,一说为傣历565年,即公元1204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另一说始建于400多年前。当地民间传说:释迦佛祖曾到此地讲经传教,当地人不甚理解而逃回寨子,佛祖无奈称这里为“曼尾龙”,意为快速下逃之寨,人们则自行将“尾”改“飞”,用曼飞龙作了寨名。很久以后,曼飞龙人信了佛教要建塔,正选址不定时,佛祖在小山丘上踩下一个足迹,人们会意,便在山顶造塔,佛祖还在离塔不远处施法造一眼仙井,井水可医治眼病。这样,当年佛祖的踩迹作为金足掌印供奉塔下至今,而赕塔的信徒将硬币投入井里,用葫芦盛水带给家人洗眼明目。

主持建造曼飞龙笋塔的是当时大勐龙的头人,以及高僧枯巴南比,但为笋塔设计造型的据称是来自印度的3位高僧。几百年来,笋塔保存比较好,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得到政府拨款修缮,使得塔体鲜亮如初,并在周围增建佛堂、经房、白象及立式佛像,形成了塔院。

在塔院中央,笋塔整体立于同一塔基,由一座主塔(母塔)和8座子塔组成。高16米多的主塔居中,周围8座9米高的子塔呈八角状分布,塔身均为实心砖灰结构,外形似下大上小葫芦叠垒成的圆锥体。主塔顶端装饰有铜制风笛,随风鸣响,在塔身底部南面开启一门洞,内供两尊佛像及印有传说中佛祖足迹的青石,长80厘米、宽58厘米的巨大脚印涂满金粉。子塔顶端各挂铜佛标,叮咚作响,每塔底部皆设有拱门状佛龛,内有浮雕并供一尊佛祖塑像,佛龛顶端另饰微型小塔,还有一只欲飞的泥塑凤凰。

曼飞龙笋塔建成后,逐渐闻名中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前来朝圣的信徒,四时不断。每年4月当傣历新年到来之际,又是传说中笋塔竣工之时,当地傣族群众都要手执蜡烛、在塔院载歌载舞赕塔,以示庆祝。笋塔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主要寺塔

勐海景真八角亭

景真八角亭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城西景真村,距州府允景洪约70公里,当地傣族称之为“波苏景真”,意为“景真城里的莲顶佛亭”,原为景真中心佛寺的戒堂。景真中心佛寺曾两次搬迁、三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于公元1701年,以后寺毁,仅存戒堂“波苏”。波苏过去是佛寺级别的一种标志,唯一个片区的中心佛寺有此建筑,逢每月的朔、望日,片区内各村寨佛寺的长老要沐浴更衣,到此集中诵经、忏悔,每年傣历五月十五,各佛寺住持在此推算、安排当年的佛事节庆事宜,晋升佛爷也要在这里举行仪式。

景真八角亭系一位名叫厅蚌叫的僧侣主持建造的,他曾派人赴缅甸、泰国各地寻访经验并取来图纸,又请来一位普洱汉家匠人作指导,所以八角亭的建筑超群出众,工艺精湛。建成后的亭阁几经损毁,数度修葺,1978年的修复使其重现昔日风采。

亭阁为砖木结构,高约20余米,由亭座、亭室、亭顶和风铃杆几部分组成。亭座为亚字型须弥座,由32个角构成31面;亭室高两米半,呈八棱形,南面开拱门,门头设佛龛,门外立麒麟雕像,室内分24壁,绘精美的金水画图案;亭顶为八角形重檐结构,每个角上装有逐渐向上收缩的十层人字形屋宇,覆琉璃瓦,顶部有吉祥鸟、风铃等饰物,传说这8个角代表释迦佛祖身边的8位高僧。亭顶中央是一柄铝制华盖(佛伞),极顶是一根4米多、挂有铜制风铃的长杆。亭阁的西侧建有一座佛寺,设佛殿、藏经室和僧舍,有僧侣住锡修行。

景真八角亭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精湛的造型成为西双版纳著名的佛教经典建筑,而其附近的青山绿水,孕育出了傣族源于佛教本生经《素吞本生经》的叙事长诗《召树屯与婻木诺娜》,以及凄美的民间故事《葫芦信》,誉满神州。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