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湖南桂东名人故居 李汶故居

润兴郎2023-12-31

湖南桂东名人故居 李汶故居

在中国现代史上,李汶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因他解放初期(1951年)去了香港,故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李汶(1894—1975),原名增让,字揖升。湖南省桂东县三都长义(今桥头乡尚义村)人。

他出生仕宦之家。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进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因科举制的废除,他毕业后于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在帝国大学攻读教育,寻求救国救民道路。1918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他随即加入。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他与阮湘,周佛海等组成留日学生回国代表团,赶赴北京声援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李汶毕业回国到达广州,赶上汹涌澎湃的大革命高潮,跟随国民革命军11军军长陈铭枢(后曾任京沪卫戍司令,解放后曾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北伐,历任政治部训育科长,一度代理政治部主任。北伐胜利后,他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干事,不久调升中央民训部委员、秘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该段时期,他著有《三民主义概论》、《高中公民读本》、《部队训练教育课程》等书。1936年,李汶被选为郴州专区国大代表。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汶跟随南京国民政府西迁汉口,并奉命先行入川,说服军阀刘湘等人以国家大局为重,拥护国民政府入川。因工作卓有成效受到蒋介石召见和嘉勉,嗣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委员兼总务处长、书刊供应处长。1944年调任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

1946年,国民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李汶奉命前往南京参加筹备工作,参与拟定中华民国宪法条文,之后任“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委员。在南京期间,他与国民党重臣陈立夫,陈果夫组织“国父钱币革命研究会”,并成为该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他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1948年又任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委员、南京建国法商学院注册组长、伦理学教授、教务长兼附属中学校长等职。

解放后,李汶回到长沙,以经营大米、针线、纽扣及糊火柴盒维持生计。1951年,他赴香港筹办调景岭中学,并被推选为校长。在香港,他不惧台湾台局要挟、殴打、甚至暗算,数次辞绝赴台。他鞠躬尽瘁抓教育,改建校舍,充实教学设备,提高办学效益,扩大招生规模,接受同胞中难民儿童入学,并减免学杂费。在办学上弘扬传统文化,改英殖民统治香港的重英轻中教育方式,激励学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要奋发有为,兴我中华。春风桃李,泽被青年,为香港各界敬仰称道。在港几十年,生活俭朴,常常怀念家乡、亲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十分关注。1975年2月12日病故于香港。

李汶的故居坐落在桂东县桥头乡尚义村腊园自然村庄,是一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古宅,坐南朝北,原来是当地最具气势的宅院。硬山顶土木结构,盖青瓦,占地宽广,有长蛇似的围墙圈起,建筑面积3亩,五进三厅,有院门、堂屋,前厅、天井、上厅、花厅。堂屋左右各有两进三厅,院中套院,有花园、庭院,花厅置有花池,花架下的池子养鱼。门前有土坪,可供晒谷与休闲,土坪前有月牙状的鱼塘,塘边植有板栗和槐树等。天资聪颖的李汶,童年、少年就是在这幢古宅里跟父母一起生活、成长,并在离古屋不远的小学读书。

昔日辉煌浩大的古宅,如今仅留有堂屋和最左边一进三厅古宅,建筑面积780平方米。拆除的部分已新建了钢筋水泥平顶楼房。

走进布满沧桑的残留古宅,依然能看到精雕细刻的木制神龛、窗户、倒猴(寓意“到侯”)与麒麟等,依然能见到漫漶的彩绘和精致的雕梁画栋装饰。故居虽然陈旧,却有较高的人文、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