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峦寺坐落在邢台沙河市册井乡白庄村西,大安山脚下,史称:山环三匝、水绕两河、岭危峦秀、霞驳云蔚的灵岩绝境,是人们自古以来祭祀游览的好去处。自宋建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不但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古迹,如:有古碑十几通、古莲池、大殿遗址、“对角三孔桥”、“八步三眼井”、“和尚塔林”、九龙庙、菩萨殿等,而且给我们留下厚重的文化蕴藏。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挖掘,这对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丰富旅游资源,提高沙河知名度有着重要意义。
据资料载,大安山下在宋以前就有寺庙,不知建于何年。宋祥符初年(公元1008年)国家升中礼毕,赐号封峦。是我市奉旨敕封寺院。康定二年(公元1040年)重修封峦寺,并刻碑,对封峦寺起始、规模、主持经历做了详实的记载。明万历四年(公元1577年)重修封峦寺佛殿。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7年)开凿莲池,架设月桥等。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数次对该寺进行扩建、增建。封峦寺兴盛时,有四大建筑群落:河南岸上有上下两大殿群落。上大殿坐西朝东,大悲阁是其主要建筑,高大雄伟,抱柱环立,殿内有二十四臂木雕佛像。殿前四大天王殿,受戒台依次排列。门口建钟楼,挂大钟一口,钟声宏亮,可声传二十余里。下大殿坐北朝南,大殿巍峨高耸,殿内佛祖金光映日,面目慈祥,胁侍神态安然、神圣。殿前依次建有碑林、莲池、月桥、天王殿。外建龙王庙、戏楼、禅房、寮室等。河北岸有建筑群落二座,尼姑庵,分上院下院,禅房等。在尼姑庵西有殿院一座。
自宋以来,由于曹皇后奉旨降香,在全国名声远播。朝拜问禅者“川赴云湧,四方信众,归依竟先。”山东兖州、济宁、运州知州、知府曾来此进香。历经元、明、清,千年香火不断,兴盛时有大小僧众二百余人。宗派辈份分:普悟清净广,湛智显性通,正续能仁慧,宽镇永维宗,这是一般寺院做不到的。封峦寺与北京广仁寺、常州龙泉寺、千佛岩静庵曾互派僧使讲经交流。沙河境内黄岩寺、龙泉寺、功德旺寺、净峪寺、武安上焦寺均有封峦寺的派住僧人。大安山脚下一片蔚为大观的石塔林,有大小石塔二十余座,造型优美,制作精良,是历代高僧、方丈的坟墓。由此推知当年封峦寺是何等兴盛,这些景观在邢台是不多见的。
封峦寺在佛教界地位显赫,而且影响深远。一是敕封而建,御赐寺名。在沙河敕封建造寺院有两处。即漆泉寺和封峦寺。但漆泉寺建造规模不能与封峦寺相比。二是封峦寺开山鼻祖--宋仁,出身地位极高,宋碑记载:宋仁二十一岁在东京(今开封)右街天清寺、无量寺舍家,二十七岁受具惑,礼僧惠臻为师。因看不惯北宋初年的京城骄逸奢靡浮华之风,厌倦了“处帝室皇都之内,游王侯戚里之门”的厚脂膏粱,雕墙峻宇的生活,而“拂衣王门”,“振锡山林”。这些话都揭示宋仁出身不一般,与皇族、王室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地民间传说,封峦寺第一位主持叫曹仁,是宋仁宗之妻曹皇后之兄。因得罪朝廷,被人构陷。为避祸来到沙河大安山下,结庵而居,潜心修行。曹皇后想念其兄,托词梦见有护国真神在大安山,请旨降香,获皇帝批准,千里迢迢来到沙河,与兄团聚以叙亲情。畿辅通志、沙河明、清县志均有“封峦寺在县西九十里,宋曹皇后住寺修佛殿……”的记载。
民间传说的曹仁,碑刻中记的宋仁是否一人值得考证。据宋志记载曹皇后是北宋第一名将曹彬之女。曹皇后有兄妹多人,见于志书的有璨、玮、佾等。如果曹皇后与仁未有血亲联系,怎可能屈千金之体,万乘之尊来到沙河?又如何知道沙河有此寺?再者,该寺老僧谈及封峦寺曾有一通古碑,碑上有藏头诗,揭示了宋碑中所说宋仁是化名。民间的传说往往可以补正官方正史之失。笔者认为宋仁、曹仁应是一人。三是封峦寺高僧辈出,据我市僧人正明谈,在明代该寺高僧督僧纲曾入朝辅政,负责督察全国僧律,成为名动京师的大法师。圆寂后埋在大安山脚下,据传用等身黄金殉葬。改革开放后,有人曾试图挖掘,为加快进度用炸药掘进,点了几炮,均哑然无声,吓得落魄而去。这给封峦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到清朝也曾有高僧到皇宫看病。清末民初该寺高僧正喜,俗名王树坛,系本市沙河城北街人,曾任直隶省佛教协会副主席。九十年代初,该寺菩萨殿竣工后,河北省佛教协会曾派匡胤大法师主持开光仪式。这些情况都不难看出封峦寺在佛教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本寺僧人及当地居民谈,封峦寺兴盛时曾建有藏经楼,存有大量的佛教典籍、地面文物、佛教礼器,由于战乱,政治动乱,多已散失民间。封峦寺现有古碑十几通,历宋、元、明、清、民国不同朝代。碑文作者、身份地位较高,且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文物中的宝中之宝。
宋康定二年碑文作者是石介。石介(1005-1045年)北宋礼学家、文学家。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市)人。曾隐居徂徕,也称徂徕先生。天圣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上反对佛教、道教,标谤王权,为宋初提倡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石介一生反对佛教,为什么会为封峦寺撰写近1500字的碑文呢。笔者认为这主要和作者对封峦寺当时的名声地位及主持宋仁的尊崇有关。
石介文中对宋仁“谢浮荣而企真理,释常伦而远世纷,风雨不逾,焚修精进,专修不二之法”大加赞杨。称宋仁是“赫哉师誉,功德圆满,轮焉奂焉”应“芬馥芬郁、永鲜”。石介这篇碑文行笔流畅,构思严谨,立意深邃,语言凝炼,内容丰富,可谓独领风骚,是为数不多的传世之作。石介在文中针砭京城贵族浮华奢靡之风,详尽记录了宋仁出家到封峦寺修炼过程,而且对大安山自然风光进行了激情抒发。碑中写到,大安山“储天地之英,聚毛实之秀”,“舒夕雾而吸朝霞,轶浮云而倒清洌景”。是“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则会稽不足竞其名,天台不足侔其胜,实灵仙之所窟宅”。文后用四言骈体对宋仁一生及封峦寺建筑及文化影响进行了高度概括,可以讲一字千金。
明万历四年,赐进士出身,北京吏科给事中,宋之韩,称封峦寺是“温阳(沙河古称)之古化城”。赞美封峦寺佛殿“金壁辉煌、丹臒珍饰、乃神洋洋乎在其上也”。又说佛不在天竺而在封峦。告诫后人要“守之有方,传之无疆”。
明万历二十四年,增修莲池时本邑庠生李载实撰文,赐进士出身,监察御史,钦所李以棠校阅后刻石立碑。赞封峦寺曰:秀孕千岩、灵毓万壑、兰宫桂殿、高彻青天。玉像金容,光烂白日。古木苍苍,源泉混混。慈澐荫苍,楼阁惠日,照乎回廊,觉路大开,迷津有渡,一方胜景,万姓归依,天竺、雷音,不渝此矣”。描写莲花之美写到:“予观莲之为物叶泱涟漪,而一尘不染;蕊绽芳馥而微垢弗沾,以故赏之有咏,采之有歌。”致“游客骇瞩,骚人吟哦”。以达到斩“六根”,去“五盖”。九品常开化生之境。文词精美,不可言喻。明末流寓沙河的畿南名士申涵光也留下了“绝献看横黛,阳泉想喷珠,寄言塞上客,竹杖侍同扶”的诗句。清嘉庆时国子监学正张养心也留下笔墨文章。古碑上署名的官员还有十几位,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写出。
另外,这几块古碑的书法造诣很高。宋碑为行楷,行笔飘逸、开张有度、疏密得体。虽经风雨侵蚀,字迹仍十分清晰。碑旁两棵国槐枝繁叶茂,使“两槐夹一碑”历史风貌得以延续。明万历二十四年碑由武安千佛岩女尼圆宁所书。字迹端庄、笔画娟秀、神态清俊,为古碑少见。明崇祯年间石碑为颜体,笔力遒劲、形神刚毅、刻画隽永。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笔者认为,衡量一个景点价值高低大小,不但看其建筑成就,而且重要的是看其文化内含。文化是灵魂、是精髓。封峦寺文化厚重,值得后人研究和重视。望有识之士,有朝一日能投资重建,恢复往日辉煌,为河北再造文化古化城,彰显沙河风彩,创千秋功业。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