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江苏泰州海陵唐甸庙会

安柏君2024-01-27

江苏泰州海陵唐甸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

庙会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名。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古代,“日中为市”,进行集市贸易。至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庙,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盛会乃应运而生,商贩为供应游人信徒,百货云集,遂成庙市。

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为祭祀神灵而产生的集会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间庙会的雏形。实际上,从“庙会”两个汉字本身也可以看出这点,“庙”最初就是指供奉神灵尤其是祖先神灵的建筑。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民俗内容。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海陵唐甸村位于通扬运河北岸,六百多户人家。许多人从事造船职业,群众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村中有座小庙,名为吉庆庵。此庵建于清嘉靖年间。自古以来,人们以庙庵为基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举行庙会,以祭祈上苍为唐甸人消灾降福,保佑平安。庙会活动内容丰富,热闹非凡。

庙会的主要程序为:

1、祭天。农历三月初三东方拂晓,全村男女老少,各氏家族都到庙门口集中,参加由庙会会长主持的祭拜天地仪式,摆放供品、燃烛焚香,祈祷是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求佑全村人畜兴旺、四季平安。

2、迎会。祭拜结束后,抬起菩萨出游。迎会队伍中有舞龙的、荡花船的、挑花担的、打莲湘的、敲腰鼓的、踩高跷的、跳马弁的、抬佛像的,还有扛旗打伞、敲锣击鼓的,连同香徒信众泱泱数百,浩浩荡荡,在会长引领下,走遍全村。沿途表演不歇,家家鸣炮敬香,煞是热闹。

3、集会。周游全村后,绕回庙前集中,继续进行庆祝活动。主要是邀请戏班唱戏。解放后,增加了自编自演的文娱节目,晚上放映电影。庙会上这厢宣传演出,那边图片展览,四处摊点林立,终日叫卖不绝,花花绿绿不尽,吃喝玩乐俱全。这天的庙会活动,实在是唐甸人每年一次的文化大餐。

唐甸庙会曾在文革期间中止了近十年。改革开放后,庙会又恢复了活力,而且在悄无声息中有了变化。人们发现迎会的队伍中,抬在最前面的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菩萨,而是现代生活中的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和邓小平画像。最具有特色的还是舞龙队。不仅有青、红、黄、白各色彩体且制作精工,神形兼备。更有老年队、妇女队、民兵队、学娃队,真可谓全民皆兵,既可单舞亦可双飞,又能群戏,队形多变,绝技频频,所到之处备受好评。多次参加市、区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并在江苏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唐甸庙会不仅保留了泰州里下河水网地区,特别是迎江桥北,通扬河畔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关里下河水网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况的重要依据,在民俗学研究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保留了许多民间组织,而这是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会的构成的主要因素。庙会活动中保留的众多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民间工艺,这些活动不但承载着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且保护了民族民间文化。另外庙会活动还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活动形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它既增进了群众之间的团结友爱,又营造了安定、详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