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千年历史的辽金古城 吉林梨树(2)

愁断肠2024-05-15

二、古城出土的器物

偏脸城古城出土了大量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其中包括一些工艺精湛的金银制品、铜制品,各种陶器、琉璃瓦等,很多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被考古界俗称的“金场”遗址,位于古城东北大沟北端50米一段,曾出土金鱼、金蜻蜓、金蝴蝶、金叶、金丝花等许多造型别致的金制品。据考古专家推测此地可能是金银匠铺作坊。在金场以东的漫岗发现大量的黄釉和绿釉琉璃瓦,出土铜造象、铜鱼、铜人、铜风铃等。在西大沟东侧高地北缘一处堆积着琉璃瓦、青砖碎块和花岗岩础石的建筑遗址,曾出土一块残断的长方形青灰色花岗岩质雕花石板,石板正面浮雕一幅外绕卷云纹的太极图案。太极是道教的标志,这里可能是一处道观遗址。

古城内地面散布着大量青砖与布纹瓦片、细泥硬灰陶、定窑白瓷片、宋暗花细瓷片、辽金白釉粗瓷片、钧窑瓷片,有铁鐎、五铢钱及开元、熙宁、元祐、祥符、皇宋、至道等年号的铜钱,还有铁镞和动物骨骼等物。城东丘陵处有砖墓群出土文物与城内出土文物多有相似,有宋代青白釉细瓷片、辽金粗白瓷片、细泥硬灰陶、黑亮釉的残缸片、绿釉光泽瓷片、兽头残瓦当、灰和红色的筒瓦块、骨簪、铜钱和银器等。

此外,还出土许多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完整器物,如瓷壶、陶砚、铜镜、铜印、编钟等。出土的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器物主要有:

提梁瓜楞瓷壶 器身呈椭圆形瓜楞状,内敛盘形口,圈足。器腹中部有一圆形短流,高度在壶口以下,环形提梁,提梁自中间分前后两部分,后半部遍饰菱形网格纹,前半部分作“人”形,接于流的上方左右两侧。连接器身处各饰有一叶状物,器身施乳白釉。造型规整,精制。外口径1.8厘米,通高12.5厘米,地径5厘米。

黑釉玉壶春瓶 缸胎,小口微侈,尖唇,细长颈,球形腹,圈足。器身施黑色釉,釉不到底,釉质乌黑发亮。

猫首埙 埙,中原古代的一种陶制吹奏乐器。此埙为缸胎,赭色釉,釉不到底,做工精美。以两条黑色绳索纹为猫眉,以两圆孔为猫眼,并以此为音孔。脑后有一直径1.1厘米的吹孔,猫首中空,如鸡卵大小。左耳残缺。

陶砚 细泥质灰陶,手制。砚呈扁平长方状,上有椭圆形墨池,墨池一端阳刻猫状图案。长16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

双鲤鱼铜镜 圆形,铜质,铸造,直径17.3厘米。镜面平整,镜背缘上以楷书阴刻类似“闫豆春”三字镜铭,下有一阴刻类似“血”字。镜缘内以浅浮雕技法,铸出两条头尾相抵的鲤鱼嬉戏于水中。鲤鱼张口摆尾,线条流畅,造型逼真,潋滟的水波、鳍鳞的纹线都雕刻得十分精细,镜背正中有一龟状钮。

人物铜镜 镜身呈圆形。镜柄呈上宽下窄的梯形,镜面平整,镜背缘内有一浮雕图案:树下一仕女,高髻广袖,长裙博带,面部丰满,体态雍容,右手执一方扇,作侧身回眸状。仕女身后为一半卧小兽,旁有一男童作与兽玩耍状。树上方,一仙鹤展翅飞翔于流云之间。镜柄上亦铸有卧兽流云。柄缘上刻有“山东□”三字铭。铜镜直径8.2厘米,柄长6.7厘米。

铜风铃 黄铜质,范铸。铃体横剖面呈正方形。四边口缘各有一形状相同的亚腰葫芦状花饰。铃体撞摆已失落,铃顶端为一环形铁铃钮。风铃高8.5厘米。

铜佛像 黄铜质,范铸。头戴圆冠,身着广衫,足蹬厚履,脚踏方形须弥座,双手捧钵于胸前。背有钮,造型古朴自然。

铜棋子 黄铜质,范铸,共四枚。其中圆形“车”一枚,直径2.7厘米。正面铸有阴文隶书“车”字;“马”二枚,圆形,直径2.4厘米,正面铸阴文隶书“马”字,背面铸有鬃发飘拂的奔马;“炮”一枚,圆形,直径2.4厘米,两面均铸有相同的阴文隶书“炮”字。

金饰件 均用黄金铸造。小金鱼,重1.7克,正面用立体技法表现为张口、凸目、鼓腮、分鳍、三充叉尾,腮尾间背鳍部表现出鳞片,下以空白表现鱼腹,中部有“别”痕;金蜻蜓,重0.4克,正面生动地表现出蜻蜓展翅飞翔形象,以夸张技法将其眼、须表现出来,其头、翅、腹、尾及两条后腿栩栩如生,铸工极为精细,背面无饰,空腹;金蝴蝶,重0.2克,造型与金蜻蜓相似,仅翅膀与身体比例略大于金蜻蜓;金叶,重0.5克,其薄如纸,在一枝蔓上按品字形排列三枚花叶,花叶前端分作三尖状,花叶脉络清晰,制作精巧;金丝花,重0.18克,已残,以索状金丝编成,残部中间呈环状,以环为中心分出卷曲花瓣,金丝上索状纹工整细腻。

骨牌 骨质,手工磨制。色呈浅黄,为扁平长方形。正面阴刻“五三”字样,表面光滑。

玉双鱼 石质,褐色,手工雕琢。双鱼并联,尾弯曲作摆动状。细节刻划清晰,两鱼间雕出一圈凹槽,鱼脊至腹有一透孔供佩戴用。

韩州刺史之印 铜质,方形,韩州长官的印信。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对此印形制描述:时代宋金,长、宽约为6.3厘米。印文为汉字篆体阳文“韩州刺史之印”6字,印背阴刻“大定二年”(1162年)四字。为长方形板状纽,叠篆书,朱文。

北宋铜印 1983年出土于偏脸城,铜质,方形。印文为“京东东路保甲司勾当公事官朱记”。印背署“政和三年五月少府监铸”。

大晟编钟 出土于偏脸城南侧昭苏太河河床,宋代青铜铸造,铜质精纯,形式古雅。形状为椭圆形,高21.2厘米,口径最宽处19厘米,扁处13厘米,通体蟠虺纹,铸3行× 3件18枚乳钉,纹饰精美细腻,有锈斑,有裂痕,顶部双钮已断去。因正面中间阴刻篆体“大晟”二字而得名。背面正中铸有阴刻篆体“太簇中声”四字。铜唇边缘有刻有“韩州司判验记官赵”手写体字及押记。铜钟铭刻皆为篆字。“大晟”是宋徽宗时期主管皇家音乐的行政机构“大晟府”的标志。“太簇中声”是音律中阳律的第二律,也可标记出演奏时排放的位置。

梨树古城出土了大量种类繁多的文物,不仅为研究古城的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揭示了辽金时期东北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