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位于皖中,襟江环湖,境内有距今三四十万年前的“和县猿人”遗址,证明这里曾经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巢湖民歌伴随着巢湖古老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一直传唱至今。
安徽一向为蕴藏 民歌艺术的宝库,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民歌难以数计,遍及南北,各具特色。境内槐林的灯歌,沿湖一带的 渔歌,山区的山歌,银屏的 秧歌,各有风格,丰富多彩,早在50年代就驰誉国内。巢湖民歌作品多半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 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和思想情感,形式上有山歌、渔歌、秧歌、 茶歌和 门歌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朴素自然,优美感人。
安徽巢湖地区既是鱼米之乡,同时也是盛产民歌之乡,正如一首巢湖民歌所唱:“ 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孩儿会唱歌,若问歌儿有多少,芝麻三斗并三箩。”巢湖民歌有着深厚的民间传统。巢湖人爱唱歌,他们自豪地唱到:“叫我唱歌不费难,舌条弯弯嘴动弹,三个五个随我唱,十个八个随你还,田里干活唱着玩。”
起源于 南宋和 元朝的巢湖民歌分为山歌、秧歌、 船歌、渔歌、茶歌和小调等多种形式。巢湖渔歌显示了湖上儿女、江淮渔民不畏风浪的粗犷豪情;沿江湖滨圩区的秧歌悠长动听,一人领,众人和,把劳动的疲劳全丢在身后,把丰收的喜悦展现在眼前;巢湖山歌凝聚着开山 石工艰难移动的步履和樵夫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追求;巢湖门歌起源于 居巢、 肥东、 含山、 全椒四县交界的 小黄山地区,灾民在饥荒之年沿街乞讨时辛酸的叫唱,后演变成倾诉情感、憧憬未来的讴歌。在如此美妙的“四歌”之外,还有众多 民间小调如旱船调、 龙舟调、 采茶调、 摇篮曲等以及充满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的小刀戏、 含弓戏等。
“望风采柳”是巢湖民歌的传统创作形式,农民们非常智慧和风趣,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比如,春夏季节,在水田里 插秧时, 他们直起身子歇口气,会面对田野歌唱:“十里也,长冲也,好风光呀依也,麦苗青呀,啊咦呀子吆,稻花黄啊,啊咦呀子吆, 幸福生活万年长啊。”(《十里长冲好风光》)在劳动中,他们也会嘲讽那些游手好闲之人,看到路上无所事事的闲人,他们会唱:“六月天,大忙天,哪有闲空站路边,不是黄秧占着手,拎着尾巴扔上天。”(《拎着尾巴扔上天》)把好逸恶劳的人比作偷吃的 老鼠之类。
他们也会歌唱自己平凡而有趣的日常生活,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吵架不记仇,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同枕一个小枕头。”(《小两口吵架不记仇》)
巢湖民歌,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秦汉时的楚歌。其旋律优美、辽阔、华丽、悦耳动听,有其独特的题材内容和体裁特征,是中华民间音乐文化的优秀范例。2006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巢湖民歌有两位省级传承人。
《唱四季》《姑嫂对花》《巢湖好》《一支秧歌一趟秧》……李家莲和她的姐妹们喜爱唱的歌曲还有很多。
“我5岁就被老师抱着上台唱歌。”谈起巢湖民歌,李家莲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她说,她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那是一个“诗画满墙歌满乡”的年代,她是听着民歌长大的。浓厚的音乐氛围,让李家莲走上了民歌的艺术道路。上世纪70年代初,李家莲正式在当地拜师学习民歌。
1982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20首巢湖民歌被上海唱片分社录制成唱片和磁带发行到东南亚,并馈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留存。其中5首歌都是李家莲演唱的。
2008年和2012年,李家莲带队参加安徽省民歌大赛,两次夺得金奖。
巢湖民歌最早起源于何处?哪一首歌最久远?作为巢湖民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李家莲也无法回答。不过,她表示,民歌大多是在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农业化时期就得到了丰厚的积累和发展。
李家莲说,在她小的时候,农村里劳动都要唱歌。特别是插秧的时候,前面一个人领唱,后面有两个梯队跟着唱,一边唱一边插秧,场面十分壮观。
新中国成立前,巢湖境内的山戴、坝镇、大沐等地民歌活动十分活跃,春节玩灯时唱民歌,栽秧季节喊秧歌。尤其是巢湖黄山一带的群众,祖辈早年移居来到此地,通过多年传唱,与当地民歌逐渐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巢湖黄山民歌。
李家莲说,巢湖民歌像其他地方的民歌一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创造。从体裁来看,有号子,如《打石硪号子》;有山歌,如《送晚茶》;有秧歌,如《太阳出来一点红》;有小调,如《姑嫂对花》;有舞歌,如《十剪花》;有儿歌,如《摇娃娃》等。
目前,巢湖市有关部门共搜集整理了1000多首原生态民歌,有500多首被编入各种歌曲集。其中111首被编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20首被编入《安徽民歌100首》,37首被中央音乐学院民间音乐谱例,2首编进中学课本。
1955年,安徽省举办第一届工农兵青年业余观摩演出大会,后来民歌手胡吉英、刘宏英将《姑嫂对花》唱到了怀仁堂,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至此,巢湖民歌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面对巢湖民歌走“下坡路”的现实,李家莲“心急如焚”,积极呼吁加大对巢湖民歌的传承力度。让她欣慰的是,巢湖民歌作为传统音乐,2006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巢湖民歌发展带来了曙光。
李家莲是巢湖学院附中的一位音乐教师。2000年以前,她就将巢湖民歌带入课堂,每节课之前总是以民歌作为话题,边讲边唱,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后来,她又把民歌的旋律编为视唱带进课堂,并积极申请将自己所在的学校定为民歌教学基地。
如今,在当地部门的重视下,巢湖市已经在不同的学校,建立了三个传承基地——巢湖三中、烔炀中学、苏湾中心小学。
不过,李家莲也明白,巢湖民歌要想真正地传承下去,必须寻求变化,跟上时代的发展。“这种变化,必须有巢湖民歌的旋律,改编后仍然能够听出来是巢湖民歌。”李家莲说,这是一个民歌爱好者的底线,也是一个地方民俗歌曲传承下去的基本要求。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