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北临西县习俗(2)

佩珍君2024-08-08

元宵节。夏历的正月十五家家吃元宵,故名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旧时,夜间放河灯,故又叫灯节。这是一个欢快的节日,民国《临清县志》载:元宵节街市及庙宇皆悬灯三日,其灯以绢制作,彩绘精美,各项社火彻夜游行,鱼龙漫街,极一时之盛。“文革”期间,一切庆祝活动全部被取消。改革开放之后,部分活动逐年恢复,县连续多年举办元宵灯展、元宵焰火晚会。十六,举办全民健身长跑和狮包、彩船、秧歌表演。

二月二。夏历二月初二,传为龙上天的日子,称为“龙抬头”。这天出太阳前,家家户户炒豆子,谓之“炒蝎子尾(du)”,吃了炒豆一年不被蝎子蜇;儿童起早用竹竿敲梁头、门墩,边敲边数叨,“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下流;二月二,敲门墩,蝎子蚰蜒不上身”。成人用草木灰在谷场、院内、室内撒成圆圈,谓之“打囤”。此日多数人开始理发,家家吃饺子。至此,春节的气氛全部结束,开始一年的劳作。

寒食节。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遇难周游,历尽艰辛,臣子介子推剐(guǎ)肉为他充饥。重耳得位后欲加封介子推,介子推不受封赏,背母隐居在绵山。文公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他,于是就命令烧山,逼介子推出山。满山荆棘化被烧为灰烬,介子推与他的母被烧死在山上。晋文公垂泪长叹,下令此日举国不动烟火,以示纪念。

清明节。清明是扫墓、添坟、祭祖的日子。民间把清明节称为“鬼节”,把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统称“三冥节”。旧时有清明折柳,踏春的习俗。建国后,机关、学校在此日组织给烈士扫墓,敬献花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8年始,国家规定放假一天,进行纪念活动。

端午节。又叫五月单(dān)五。为纪念屈原投江而设的节日,家家吃粽子。旧时,家家门口插艾条,小孩子戴符、戴花、穿黄布鞋。2008年,国家规定放假1天。近年来,文化部门又把五月单五定为“诗节”,因为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如今吃粽子的习俗尚存。北方人习吃“枣粽”,南方人习吃“肉粽”。

雨节。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是雨节,这日是关羽的生日,传说是关老爷磨大刀的日子,民谚有“过了六月节,龙王不得歇”。如果节后无雨,百姓就要把关羽的神像从庙中抬出来,举行求雨活动,有时还要唱大戏。直到把雨求下来为止。

乞巧节。七月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旧时农家女子藏在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的对话。近年来,被文化界定为中国的情人节。文化部门举行节日庆典。

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是祭祖先的日子。清代,凡卫运河沿岸的城乡村庄皆放河灯,场面十分壮观。据《东昌府志》载:人们用西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到了夜里,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河面上顿时灯火通明。灯具顺流而下,摇晃摆动,如同天上的繁星,成千上万的百姓纷纷涌到河堤观灯。据说,如果灯在河中打旋,则是被鬼拖住了,如果沉没,亡魂就得到了解救。

中秋节。夏历的八月十五称中秋节,又叫八月节,仲秋节、团圆节,是一年中的第二大节日。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为“花朝”,与之相应,仲秋(八月十五)为“月夕”。中秋赏月始于唐。宋太祖年间始称中秋节,以赏月宴饮为盛事。明清内容大增,陈瓜果、设月饼、布宴中庭以祭月,亲友馈赠月饼(自家用白面包糖蒸的月饼)。旧时仲秋节流行拜月,老太太一边磕头、一边祷告:“八月十五月正圆,家家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今朋友相赠为细月饼,且花样翻新,品种繁多。2008年,国家规定此日放假一天进行庆祝。

重阳节 。夏历的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汉代始,有九月九饮菊花酒的习俗,历代相传,故又称“菊花节”。旧时,文人骚士作登高雅集,饮酒作诗,祈避火灾,延年益寿。

寒衣节。夏历的十月一日为寒衣节。此日上坟祭祖,给故人烧纸糊的衣服,故称“寒衣节”。据说,此日所有的鬼魂都被放出来,只到来年清明才被招回,此日上坟除烧纸外,还要烧纸糊的衣服。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