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鱼灯流传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的汉族民俗舞蹈。鱼灯又称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北宋年间,包拯到陈州放粮回朝后,为大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进贡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汉族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下来了。
“鱼”与“年年有余”、“富足有余”的“余”字谐音,故“鱼”便在人们心目中成了幸福美满的象征。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绚丽多姿的无为民间艺术宝库中,鱼灯是最传统、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灯舞种类之一。目前,无为鱼灯已入选《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这个1000多年前建立起来的江边小城,“鱼”曾经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题。旧时,长江经常泛滥,粮食颗粒无收。为了生存,勤劳的无为人利用长江水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既种田又捕鱼来维持生计。后来,为了庆贺渔粮丰收,祈求捕鱼平安,由户中男丁舞动鱼灯向鱼龙祈福祷告,逐渐流传下来,每年正月都要玩“鱼灯”庆祝。按照当时的民间习俗:玩“鱼灯”的第一天叫“开灯”,最后一天叫“收灯”。从“开灯”第一天起要摆“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
在无为,鱼灯又被称作“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素有“烧香打醮,抵不上红灯一绕”的美誉。有传染病灾或者农作物虫害等,村民们一律按“许愿还愿”的形式来玩“鱼灯”。把玩“鱼灯”作“神灵”来驱恶、赶魔,祈求平安。无为鱼灯历史悠久,相传在北宋宋仁宗期间,包公到陈州放粮得胜回朝后,为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敬供花灯。
据说: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下来了。据清朝嘉庆《无为州志》记载:“州中元夕放灯,由来已久。灯前必设大牌,绘一兽形,虎面麒足,雄势狞狰,振以金鼓,俗名‘虎头牌’,实乃龙神可辟水怪。”无为鱼灯主要分布在以捕鱼为生的黄雒河、裕溪河系乡镇一带,分支众多。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无城镇八里村的任家和黄雒社区的潘家。“根据任家的宗谱记载,我们家的鱼灯为盛唐时期的先祖任布公所创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鱼灯传承人任俊堂已年过七旬了,可提起自家的鱼灯仍滔滔不绝。
年底还没到,在无为县八里村任氏祠堂内,任俊堂和徒弟任定胜早就忙碌开了。“今年我们家八头鱼灯全部重新扎制,为开春的表演做好准备。”任俊堂用钳子拧紧竹篾扎成的框架,端详框架两端是否对称。作为鱼灯工艺传承人,每隔几年,任俊堂都会“出山”,为家族和村里制作新鱼灯。
扎一盏结实又精巧生动的鱼灯有不少讲究。“鱼灯由50根竹篾扎制,削出的竹条必须大小合适、软硬适中;鱼身最难扎,要鱼肚圆正、匀称、肚大才合格,再蒙以纱布,纱布外刷胶,再贴上透明的油皮纸。做好一个鱼灯至少要三天,鱼身做好后还要画师一笔一笔地上色。”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完美,任俊堂每一步都格外细致、小心。他告诉记者,鱼灯的制作工序较多,而且用的是传统的手工制作,费心费力。但每个鱼灯都有寓意,都有托付。只有把它做好了,家族传人才能舞出吉祥,舞出好兆头。
任定胜告诉记者:“由于生产油皮纸的厂家已经倒闭,今年扎制鱼灯的材料改成了薄透的特质纱布,竹篾也改成了轻铝管,鱼灯内部的光源也由蜡烛改成了充电的灯。新扎制的鱼灯重量要比原先轻了许多,舞起来稍微省些力气,也不用隔段时间就要给鱼灯补蜡烛。”
演出的灯一共有10盏。除了“独占鳌头”和“麒麟送子”两盏彩灯外,其余8盏鱼灯分别是头红(鲤鱼)、二绿(鲲子)、三黄(鳇鱼)、四黑(乌鱼)、五金(金鱼)、六鲢(鲢鱼)、七鲫(鲫鱼)、八鳜(鳜鱼),象征着“春夏秋冬,今年吉祥”。鱼灯长约2米,鱼灯表面绘上多彩精美的八仙图案,寓意子孙后代“各有能耐、各显神通”。
年初二,无城近郊八里村,“鱼”跃人欢,一派喜庆热闹场景。村民们手持红灯笼说说笑笑涌进宗祠,看着身旁的八盏鱼灯,眼里尽是期待。而对舞灯人来说,又多了份紧张。为了祈求表演的顺利进行,更以示对先辈的敬重,不少表演者在祠堂里对祖先进行了跪拜。
不多时,鱼灯开舞了。在鞭炮锣鼓的喜庆声中,8位身着红衫,腰系金丝带的威武大汉俯身碎步迈入祠前广场,人手高举一盏鱼灯冲荡回旋,鱼贯欢舞。入夜,鱼灯随着腹内灯盏点亮,一下变得晶莹剔透起来,活灵活现。发光的“鱼儿们”在夜色中摆动游弋,好似将村民们带入流光溢彩的湖底。
舞灯者们英武灵活,舞技精湛,在头鱼“把子”蒋章的带领下,鱼灯的平、侧、卧、翻、沉、浮等灵活自如的舞姿,各种穿花队形互相穿插频频嬉舞的情景,表现了风和日丽、鱼群欢跃、畅游江海的美景。这时,“轰”“轰”烟花爆竹四起,焰火喷射,远远望去,只见鱼灯反扑、腾挪、翻滚、进进退退,时起时伏,上下翻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依次玩出“八鱼戏水”“金钩挂月”“大翻身”“金龙抱柱”等20多个动作,并摆出象征“天下太平、人平水平、三山六水”等多个字型。最后,在万点火花中,金灿灿的一群“鱼儿”舒展身子,摇着尾巴,奔游于惊涛巨浪,把鱼灯舞推向了高潮,现场鼓乐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集中表演后,鱼灯队伍还在村里挨家挨户为大家送上祝福。
许多地方都有鱼灯,但无为鱼灯却与别处不同:每条“鱼”都自由摆动,表演者不是简单地举灯,而是以半蹲姿势擎着灯,让鱼随着节奏摇头摆尾。“每条‘鱼’的走法事前都固定下来了,每一户都各司其职,大伙合力把灯舞好。”蒋章告诉记者,由于鱼灯表演时间长,体力消耗大,通常每个鱼灯配有3人,这支队伍必须齐心协力,给全村乃至全县人民带来一场精彩的鱼灯表演。
鱼灯除了表演外,“接灯”是另一件大事。为了保证鱼灯文化的稳续传承,每一盏鱼灯和演出的铜锣、圆鼓等乐器分别都由三户负责。负责鱼灯演出的家庭,从家中新生儿诞生那刻起就要考虑下一代“接灯”的人选。如果该户家庭没有男子,就由长辈商议选择适宜亲戚家的子嗣来“接灯”。
“我是22岁从祖辈手里接灯的,接灯在我们适龄青年之中是大事,只要接过了灯,那就是一辈子的重要使命。平时我们都在各处,一旦确定玩灯的时间,大家会立马赶回来,手头上就是有天大的事都会放一放。”舞灯人任三星如是说。
尽管如此,任俊堂还是担忧“鱼灯的技艺后继无人”,村里鱼灯舞队的骨干大都是中老年人为主。“很多年轻人都外出读书或工作,一户人家有一个人会跳就了不起了。”任俊堂说,即使是自己家里,有兴趣鱼灯技艺的子女也不多。老人希望政府在鱼灯演出、传播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在鱼灯表演现场,从村民们的点评中,你能感受到鱼灯文化的深厚积淀。“新的鱼灯挥起来就是比较省力”“三鱼这里舞的幅度小了点”“接下来该摆字了”……从耄耋老人到懵懂孩童,几乎每位观众都能对鱼灯表演说出一二。“舞鱼灯不仅是民俗,体现的更多的是文化,是人情。”无为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于景舟对非遗的传承也有自己的感触:“早在1956年,无为鱼灯就曾到北京怀仁堂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受到了领导和舞蹈艺术家们的高度评价。现如今,无为鱼灯知名度越大,人们的认同感就越高。每到节日,身在异乡的舞灯人就会自发地回到故乡舞起鱼灯。非遗不仅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也具有凝聚人心的价值。”
阿拉伯人相信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是通过慷慨地送礼建立和提高的。他们通过别人的评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赠送者如果使阿拉伯人增强了自信心肯定送了件好礼品。为了业务能顺利进行,互赠礼品是非常重要的。莱麦丹月—伊...
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世界遗产一般都会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不过在东北的吉林有一处世界遗产却名气不大,没多少游客。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陵,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点。该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区遍布热带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逶迤不尽。海南主要的江...
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端, 人口150多万,被称为“客家第一大县”。博白客家人,大多是唐末清初时期从诿闽粤三角联结区迁徙来的,他们操着独特的与其他汉族支系不同的客家方言,保留祖先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博白这片...
陈翼叔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盟石村东三公里处的盟石河南面的山坡上。这里山环水抱,环境清幽,陈翼叔生前在此建是何庵作其归隐之地。墓地多有天然大石,因墓室凿在长11米、宽7米、高2.8米的巨石之上,且墓室即以...
尼日利亚伊博人对“柯拉果”极为崇拜。他们把“柯拉果”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启发良心的“种果”。因此,每当遇到纠纷时,伊博人总要摆出柯拉果,由受人尊敬的长者执刀将其切成小块分给当事人。人们一旦吃...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2月中旬发布了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挪威得分最高,排名第一,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国家。本站()为你分享全球最宜居国家排行榜具体排行。人类发展指...
近日,根据英国媒体BBC的报道,目前世界上最胖的女人艾提因心脏和肾衰竭去世了。可以说是活活胖死的,这些病症都是由于她的超级体重给身体带来的巨大负担造成的。她的最大体重曾达到了整整1000斤,也就是半吨...
红崖大峡谷属太行山系,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端,晋中市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寺有9公里之隔。峡谷...
乌孜别克族,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居住在撤马尔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