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宫,位于洛阳城徽安门外北邙山翠云峰上,距今洛阳老城八里。唐高宗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下诏洛州长史谯国公许力士,在邙山翠云峰建上清宫以镇鬼。上清宫建成后,唐高宗下令设醮行祭。
上清宫原处,相传为东州柱下史老子炼丹处,曾是东汉五斗米道开山祖张道陵修真处,又是洛阳京畿之地、古郐国(今新密市)人魏伯阳修真处,又是益州巴郡(今四川重庆市)人帛和修真传道处。
乾丰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亲自到亳州老君庙(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祭老子,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回朝后,高宗下令改上清宫为太微宫,奉祀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玄宗下诏在东都建玄元庙,实际上是扩建邙山太微宫。次年,扩建竣工后,改名为玄元皇帝庙简称玄元庙。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玄宗下诏两京玄元庙各置崇玄学(国立道教学院),置生徒令习《老子》、《庄子》、《列子》、《文中子》,每年准明经例考试。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正月,玄宗下诏享玄元皇帝于玄元庙,并令雕塑大师杨惠之雕塑一尊太白石玄元皇帝像,头戴冕旒,身着衮袍,庄严肃穆。左边配雕的石像有文宣王孔子,还有道教四真人:庄子、文子、列子和庚桑子;右边配雕的石像有玄宗自己和宰相李林甫。二月,诏崇玄学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一百人。九月,诏天下二京玄元庙,改为太上玄元皇帝宫,简称玄元宫。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正月,加玄元皇帝尊号为大圣祖;追尊大圣祖之父、周上御大夫敬为先天太皇,母益寿氏为先天太后。并将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定为国庆日,全国放假祝祷。改玄元宫为太微宫。玄宗又下诏二京崇玄学改为崇玄馆,博士为学士,助教为直学士,并置大学士一人,以宰相为之,统领二京玄元宫事。不久,又改崇玄学为通玄学,博士为道德博士。通玄学师生的待遇与国子学(国立大学)的待遇相同。从天宝二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洛阳玄元宫的通玄学,为唐朝培养了一千三百名高级道教人才。通玄学师生,奉诏缮写了大内所藏道藏《三洞琼纲》五千七百卷,分藏东西京玄元宫及各州紫极宫,并令持诵。
天宝二年三月,诏改西京玄元宫为太清宫,东京为太微宫,各宫准三十一名道士住持。并诏赐庄田、奴婢来管理宫内事。两宫均置令、丞各一人,直属中央。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玄宗下诏加老子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六月,给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和睿宗五个皇帝封为“大圣皇帝”。在“大圣皇帝”称号之前依次加谥号为“神尧”、“文武”、“天皇”、“孝和”和“玄贞”之名,时称为“五圣”。接着,命内供奉吴道子将“五圣”真容绘在太微宫大殿正壁上。这座道教宫观严然成为一所皇家宗庙了。
这年冬至日,大诗人杜甫慕名登临游赏,一时诗兴大发,写了一首长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这是诗圣杜甫在洛阳的一篇佳作。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玄宗下诏“自今后,每亲告献,太清、太微宫,改为朝献,有司行事为荐献”。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玄宗下诏太清、太微二宫“每岁四十及腊修庙献之礼”。
天宝十三年,玄宗下诏加玄元皇帝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河北范阳起兵反叛唐朝,很快打到洛阳,直逼长安,唐玄宗离京逃往巴蜀。第二年,安禄山在洛阳成立大燕国,年号圣武。至此,东都太微宫终止了通玄馆事宜。只作为道观和宗庙存在。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安禄山伪大燕政权被摧毁以后,太微宫的道观、宗庙作用仍支配着唐王朝的宗教、宗庙活动。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分司东都关、库部员外郎李渤上奏说:“太微宫神主请祔于太庙”。但没有付诸实施,原因是,安禄山破坏了东都宗庙,国家无力修复。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中书、门下省上奏:“太微宫新造小屋藏神主”。
会昌六年,太常寺博士郑路上奏:“东都太微宫神主二十座,奏请瘗于(太微)宫空闲之地”。
虽然如此,太微宫对朝廷的政治生活和宗教活动,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成为朝廷至高无上的荣誉官衔:“太微宫使”。
唐哀帝时(公元905——907年),宰相枊粲和裴枢曾先后充兼太微宫使。
唐哀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四月,太微宫曾得到朝廷修葺,但到六月,太微宫使枊粲曾上奏将太微宫拆除,于洛阳城内清化坊内重建,以备十月九日车驾行事。朝廷批准了这件事。并命六军诸卫张全义指挥工作。但因各方原因,没有施行。
五代后梁,移都汴京,太祖朱全忠下诏,改洛阳太微宫为太微观。
五代后唐,建都洛阳,恢复“太微宫使”之名。后唐四位宰相,均充兼太微宫使。从后唐庄宗时起,承袭唐代崇道祭祀之风,皇帝亲自朝献太微宫,并拟定每年五荐献。
宋太祖、太宗兄弟,生于洛阳夹马营,早年对太微宫的情况十分了解。太祖时,改太微宫为上清宫。有一次,宋太祖驾幸西京洛阳,遇到阴雨天,特派随驾官冒雨到上清宫告神祈晴。宋太宗仰慕上清宫,于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正月,特下诏于东京汴梁城宋门里,仿建洛阳上清宫。
宋真宗即位后,极力推崇道教,朝野上下,道风大盛。这时,洛阳青年宗教画名手武宗元,在洛阳上清宫另一宫壁画了一幅大型神仙群像《三十六天帝》。其中一天帝叫《赤明和阳天帝》,就暗中画了宋太宗(真宗之父)的肖像。
宋真宗于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8年)曾三次驾幸洛阳上清宫。第一次,宋真宗率朝官到山西汾阴祭河神,回朝时,路过洛阳,特幸上清宫。在观瞻时,忽然见到太宗肖像,十分惊奇地说:“此真先帝也!”于是,命朝臣焚香,亲自跪拜,并在画像前,凝视了很长时间。随驾宰相张士逊曾写诗记其事,诗中说“曾此焚香动圣容”。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真宗幸华山,回驾西京洛阳时,又幸上清宫真宗认认真真地欣赏了上清宫各殿壁画。尤其是吴道子在主殿和两廊的壁画保存完好,真宗爱其笔迹,命随驾画工遍览临摩,有负艺者,耻以为不及。不久,皇帝下诏修葺上清宫,前“负艺者”借此机会请求尽漫壁更画。于是上清宫唐吴、宋武等的举世名作遂全部被毁掉。据说,当拆毁时,有人把那完整的部分收藏起来,作为国家珍宝。到南宋孝宗年间(公元1163——1189年),学者胡仔曾见到这些被铲下来的珍貴艺术品,感叹异常,并在《苕溪渔隐丛话》一书中,记载了这件事。
宋徽宗(公元1101年——1125年在位)继位后,更加推崇道教,特下诏将洛阳上清宫收归中央秘书省领辖。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宋、金中原大战,洛阳上清宫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
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四月,在陕西户县刘蒋村传道的王重阳,启行到山东传道,五月路过洛阳,特到北邙上清宫瞻仰圣迹,兴致盎然,遂作《题上清宫壁》诗一首:“丘谭王风捉马刘,昆嵛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这是一首预言诗。王重阳离开上清宫,以乞讨的方式到达山东。后来,两年内,王重阳建立全真道,并度了七个弟子,史称“七真”,其中四真在洛阳传道,并建立宗派。至今上清宫为全真道南无派住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按当时洛阳县农民人均耕地标准,给上清宫道士划分土地,其户籍管理划归邙山乡派出所,师惟新等道士遂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7年,师惟新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受到朱德委员长的接见。“文革”初期,上清宫神像被红卫兵砸碎,所存建筑未遭损毁,但均处于待修状态。最近,我市开始筹备复建上清宫。
上清宫自唐代以来,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邙山晚眺”的立足之处,若天气晴好,远可眺望龙门山,近可俯瞰洛阳城。可自从上清宫遭日军轰炸之后,道士师惟新再也不忍心往山头上站了,因为他看到的景象令人寒心。
洛阳解放前夕,上清宫的耕地已较原来大大减少,自从师惟新的师弟王惟林服毒自杀后,这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一应法器都在战争中遗失,他想做道场的时候,必须跑到吕祖庙请其他道士过来帮忙。
吕祖庙很小,但道士不少,一应法器俱全,有演奏道乐所用的笙笛管箫,还有专门的经师,与人家一比较,师惟新总是感到忧闷。他想来想去,仍坚守着一个信念:上清宫就是再困难,也不能闭门落锁。因为这座道观在全国太有名了,我即使只能起到看门护院的作用,也要坚守此地。
其时已进入1947年,解放战争的大幕已经拉开。为阻止解放军攻城,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师长邱行湘,奉蒋介石之命驻守洛阳。是年冬,邱行湘派出一个营的兵力驻防上清宫。
该营官兵来到上清宫一看,发现一个道士正在收拾院子,他已把日军轰炸后留下的碎砖瓦集中到一起,正拿着铁锨填横七竖八的战壕。营长过来对师惟新说:你不用填了,还得修筑工事!
师惟新看到,士兵们很快挖起了战壕,毫不怜惜地把山门和老君殿的残墙拆掉了,又把东倒西歪的房屋荡为平地,然后在院中挖出纵横交错的壕沟。他们还在附近贴出告示:上清宫及其周边地区实行军事管制。这座著名道观,再次成为军事重地。
师惟新无言,他冷冷地看着这一切,没有干预,也没有为当兵的提供劳动工具。他看到,大殿中的柱子和屋顶的椽子,还有屋梁、屋檩,一部分被用来构筑工事,一部分被堆在一起,不知留作何用。
忽然有一天,这些被集中起来的木料少了许多。原来,一些官兵把木料拉到洛阳城里卖掉了。师惟新悄悄下山查看,在洛阳北关看到了这些木料。
这天一大早,士兵们又开始把剩下的木料往军车上装,师惟新上前阻拦。士兵说:“你再干涉,就把你捆起来!”师惟新说:“就是把我捆起来,也不能让你们运走木料!”这时营长走过来,见道士和士兵吵架,不由分说命令道:“把他给我捆起来!”师惟新被绑起来,士兵继续装车。他平静地对营长说:“上清宫自古以来几毁几建,但是,即使是房倒屋塌,木料砖石也不曾下山,倒卖庙中财物天怒神怨,难道你们就不怕遭报应吗?!”
他又说:你们倒卖木料,难道不怕上司追究吗?营长不认账,说:你有什么证据?师惟新回答:“我已经下山看了,木料都堆在北关,可买主知道这是上清宫的木料,怕神灵怪罪,至今不敢出手,不信你可以去问!”营长听后脸色大变,说:“松绑!卸车!”剩下的木料才没有被卖掉。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洛阳城解放,驻守在上清宫的青年军仓皇逃窜,上清宫拨云见日,从一片废墟中探出头来。
根据我党的宗教政策,上清宫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1950年,政府对上清宫的40亩土地重新进行调整,按洛阳县农民人均耕地标准,分给师惟新应有的土地。其户籍管理划归邙山乡派出所,享受和农民一样的待遇和权利。
上清宫显得不那么冷清了。附近的道士常常过来和师惟新商量,怎样才能为国家多缴一些公粮。于是他们各自在庙院开垦荒地。这样一来,包括上清宫、下清宫、吕祖庙在内,道士们把耕地拓展到30余亩,大家一合计,决定联合起来成立互助组,一起种田、打粮。
于是他们开始集资买农具、买耕牛,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这样子一年下来,除了缴公粮,除去口粮,还有不少节余。他们在上清宫里还种了棉花,到秋后既缴公粮又向国家出售棉花,多次受到政府的表扬。
自古以来,出家人都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庙宇一开,香火自来,一般吃的、用的都是布施和香火钱。进入新社会,道士们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越干越有劲儿,一年四季在田里忙得不亦乐乎,一应法事和早晚的功课就暂停了。
到了1956年,上清宫来了一位云游道士。此人来自华山西道院,是一位经师,算是和师惟新作了一个伴儿。这样一来,遇到有社会活动,师惟新出门的时候,上清宫也有个人照看了。
1957年4月,宗教界迎来了一件盛事:成立中国道教协会。有关部门通知师惟新到首都开会,会址在北京白云观。
这是师惟新入道以来第一次接到这样高级别的邀请,也是他第一次去北京。他很珍惜这次机会,于是交代华山西道院的那位道友看门护院,自己启程前往北京。在这次会议上,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师惟新被选为理事,朱德委员长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和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好事接踵而来,当年8月,全国政协委员张钫先生(新安县人)发出倡议:希望洛阳市拨款维修上清宫。
市宗教局很快通知师惟新,让他负责协调上清宫维修事宜,并拨款3000元。修复工程于当年8月动工,修缮了翠云洞上面的玉皇阁,粉刷并修补了翠云洞的裂缝,还对东西寮房进行了维修,并添置了一些家具,设了一个接待室。
这次维修的方案,完全采纳上清宫住持师惟新的意见,本着节俭适用的原则,把原来拆下的木料用上之后,又购买了一些木料,把东西寮房全部整修一新。在修复上清宫的50多个日日夜夜里,师惟新忙里忙外,跑上跑下,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儿。附近道观的道士,也时不时过来帮忙。上清宫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年,师惟新44岁,被选为洛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大跃进开始了,师惟新还想为上清宫添砖加瓦。他看到宫观虽然焕然一新,但周围光秃秃的没有几棵树,就想恢复翠云峰的一片绿色。要植树造林,工程浩大,周期长,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办到的。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市领导。当时的市委书记吕英很重视,次年春天,政府派人在上清宫周围栽植杨树300株、柏树180株,之后又栽植了不少苹果树和梧桐树,使这里的景色有了较大改观。
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间,上清宫恢复了元气,农业生产成果也相当可观,共上缴余粮1万公斤,皮棉1万公斤,芝麻、棉籽等油料作物2000公斤。接着,师惟新响应国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号召,将上清宫的农具、牲口、耕地全部上缴公社,包括下清宫、吕祖庙在内的所有道士,都成了公社社员。
10年间,师惟新的心情和其他道士一样兴奋。他身兼数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定期组织附近庙宇的道士学习,农闲之际上殿诵经,开展力所能及的法事活动,多次受到政府表扬。1961年11月,中国道教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师惟新再次当选理事。
时光荏苒。“文革”开始后,全国“破四旧”运动掀起高潮。在洛阳,上清宫首当其冲遭到冲击,红卫兵小将成群结队来到翠云峰。他们首先进入翠云洞,把十帝阎君、救苦天尊塑像砸碎;接着登上玉皇阁,把玉皇大帝巨像扳倒、砸毁,然后几百人一齐行动,把上清宫的角角落落翻了个底朝天。
多年收藏的经书被搜出来了,新置的法器被搜出来了,各种版本的《道德经》被搜出来了,都一股脑儿堆在院中,一把火点着,烧了。
紧接着,小将们拿来剪刀,把师惟新团团围住,要剪掉他的头发。
师惟新忍无可忍了:道士留发蓄须,自古皆然,这是身份的标志,也是出家人的尊严。如果道士削发,哪里还是道士?上清宫没了道士,即使整天开着大门,还不和关了门一样吗?
上清宫自古不曾闭门落锁,这是一个底线!想到此,师惟新大喝一声,施展轻功,“嗖”的一下跳出人群。红卫兵没料到这道士还有这一招,一时傻了眼。他们很快缓过神儿来,四下里围拢过来,师惟新脱身不得,便打出他在西安八仙庵学的道教拳,腾挪跳跃,无人能近其身。红卫兵小将一个个看呆了,由诧异到佩服,都不再作声了,陆陆续续离开了上清宫。
就这样,师惟新仍穿着他的道袍,留发蓄须,不曾更改。上清宫在“文革”期间,依然没有闭门落锁。
“文革”结束后,虽然红卫兵小将不再上山打扰了,但上清宫还没有完全解禁。师惟新试探着把翠云洞中的救苦天尊牌位立了起来。几天后不见有人干涉,他又把玉皇阁中的玉皇大帝牌位摆出来,又找来红纸,写好诸神名号,晨昏祷告,早晚上香,维持着这里的道教氛围。
上世纪80年代初,师惟新恢复了中国道教协会理事身份,河南省道教界人士频频到上清宫参观。当他们看到这里道教氛围浓厚,还有道士坚守宫观时,都敬佩不已。1984年,我省进行宗教普查,全省各地共有道士54人,唯有洛阳上清宫、下清宫、吕祖庙在“文革”期间不曾关门,常年有道士住庙。
渡尽风浪画舫在,翠云峰上春又临。
1986年,河南省道教协会筹备小组成立,师惟新任筹备组组长。
1987年,河南省道教协会成立,师惟新被选为会长。
1988年,洛阳市道教协会成立,师惟新被选为会长。
自此,上清宫一应法事活动进入健康发展轨道。我市各县(市)区原有道观相继开放,全市宗教工作位居全省先进行列。1988年12月,75岁的师惟新患病,市有关部门得知后,立即派专车将他送往医院治疗。1989年1月7日,师惟新道长在洛阳市瀍河医院病逝,终年76岁。
此时,上清宫已由新来的道士值守,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2007年10月12日上午,在绵绵秋雨中,来我市参加“老子与洛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我市宗教界人士一起,为上清宫举行了复建奠基仪式,并为上清宫门前的“道家之源”揭碑。
目前,洛阳市道教协会和老子学会已开始筹备上清宫复建工程。按照规划,复建工程计划沿中轴线构建山门、文昌殿、玉皇阁、老君殿、三清殿等建筑,两边配钟鼓楼和药王、财神、三官、三法、尹喜、南华等殿宇,形成一个完整的道教旅游区。复建后的上清宫,占地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加上周围已经建成的上清宫森林公园,将使这座千年道观焕发青春,成为我市的又一张“名片”。
“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洛阳上清宫,正在我们期待的目光中再创辉煌!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