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人们酒足饭饱,那些前来做客的姑娘、小伙,和邻村近寨撵脚跳的人们,早已心痒猫抓,脚发痒,站在了青棚门外。相帮的乡亲们忙着收拾桌凳,烧起篝火,主人热情地提出一大壶茶、一大桶酒,往地上一放,让大家轮着划拳,转着喝茶饮酒。并由主人开始弹响第一声弦子,领跳三圈左脚舞之后,其他人便陆续加入。弦子声、二胡声、竹箫声、唢呐声、树叶声、唱调声、脚步声响彻青棚,一夜不眠。
闹房的大多是那些和新郎、新娘的同辈人,总是要别出心裁,出些鬼点子,说些幽默的话,让新郎、新娘做些不能当众表演的高难度恩爱动作,故意逗笑取乐,激发新郎、新娘洞房花烛夜的激情。直至闹够、笑够,很晚才离开洞房,加入跳左脚舞。
新娘娶进门的第二天,必须早早地起床,忙着给客人逐一端洗脸水。并在吃饭前,由管事叫拢公婆、哥嫂、弟妹,当着众人的面把自己亲自缝做的鞋和衣服,按照不同的辈份,在新郎的介绍下,称呼着新的家庭成员,一一赠送见面礼,展示自己的手巧不巧,针线活咋样。同时,受赠者也会以钱当礼,回赠新娘一个红包,互敬互爱。
前来做客的亲戚朋友,既是来贺喜,也是来送礼。趁午饭前的宽隙,账房先生会在青棚的旮旯里摆张桌子,摊开红红的礼簿,把亲朋好友送来的钱物,一一按顺序记账,以便主人家以后心中有数,将来以礼还礼,不误人情。
转眼,到了第三天中午,筵席继续摆开,这是最后一顿待客的饭。新娘必须逐桌去添饭,感谢亲戚朋友的光临,多多少少,吃饭的人再饱都必须受敬,接上一点,意思意思,不然就是看不起新娘。且添饭有规矩,须从坐上八位压席的舅老爹、舅舅家开始,再添客人,最后添相帮的村邻乡亲。新娘添过后,也有些姑娘、小伙见缝插针,往自己意中人的碗里悄悄添饭,暗送秋波。也有用添饭搞笑取乐的,趁人不备,往后猛添一勺,还要补加一勺汤,让你不吃也得吃,还说:“饱吃喜饭免灾”。
午饭后,青棚里摆起了长排的桌凳,送亲的、娶亲的围着坐下,相互划拳敬酒。三巡过后,整个婚礼已接尾声,新郎必须陪新娘和送亲的队伍返回娘家,说说新婚之夜的悄悄话。而且当晚天黑前必须重返婆家,以证明自己不是二婚,是光明正大、体体面面被人娶进家的。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