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与浙江省毗邻,古称“吴头越尾”,是吴江的“西大门”。318国道和沪湖高速公路穿越震泽古镇北,处于大运河支流-塘河,水路交通便利。震泽古镇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也是中国著名的蚕丝之乡。
远古时期,震泽地区为泻湖浅湾,“始为洪流,继为泽薮,卒为阡陌”,沧海桑田,泥沙淤漫,堆积成陆。先民开垦,稀疏散居,聚成村落。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期州刺史张景遵在此设震泽馆,震泽之名始见于史志。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分置吴江县,震泽属之。宋绍兴初年(1131年)为皇豪重地,设巡检司,始为镇,宋、元、明、清均为震泽巡检司驻地。明成化(1465-1487)年间,震泽居户增至三四百家,弘治《吴江志》上,震泽成为吴江首批四个建制镇之一(另外三个为平望、同里和黎里)。
师俭堂位于宝塔街西段,坐北朝南,三面临水。南濒荻塘市河,西傍斜桥河,北枕藕河。可前门上桥,后门下桥,水陆称便,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大宅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师俭堂占地2500余平方米,面阔五间,六进穿堂式高墙深宅,共有大小房屋147间,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
“飞阁风帆”位于震泽镇之东。
源自天目山脉的荻塘河越镇而过,在镇东河道南侧近岸处,有一土墩,将河水分为两支,故俗称“分水墩”。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墩中央建造了文昌阁。道光二十二年(1840年),震泽人徐学健等人又重修了文昌阁,成为震泽一个新景观。
文昌阁四面临水,阁高三层,四周条石铺路。周边石砌驳岸,建筑精细,各种形态的系缆石,供渡船停靠。墩南有一石板桥,连接荻塘河南岸,游人可由此上墩。
文昌阁深两进,宽三间。前为山门,后为阁。阁高三层,下层为殿,中层为楼,顶层为阁。阁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四周皆窗。阁上供奉着文昌帝君神像。文昌帝又称梓潼帝君,道家认为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主宰人间功名、禄位,所以又称他为文曲星。
自古以来,震泽崇文重教,向往科举。每逢春秋府县考试,考生们都怀着虔敬的心情,乘船登阁,焚香祷祝,但愿得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即使初入私塾的儿童,也跟着长辈、塾师登阁叩头,祈求点拨开智,前程无限。文昌阁登临寄托着震泽历代莘莘学子的期盼和理想,他们对仕途的憧憬的同时,也包含着回报母亲河――頔塘水哺育之恩的美好愿望。
文昌阁与近处的慈云塔、禹迹桥及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水乡画卷。登阁远眺,但见白帆点点,令人心旷神怡。来到震泽的游人,总会带着十分的虔诚,登飞阁、观风帆,憧憬前程,怀念亲友;而赶考的学子,更要挑一个“顺风顺水”的黄道吉日,拜文昌、眺行舟,祈求前途顺畅……
清代诗人张芹登临文昌阁后,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自有凌云气,还登百尺台!”
纵览眼前景,扬我胸中帆。“飞阁风帆”,阁帆相映,象征着壮志凌云,也象征着前程坦荡。
慈云禅寺原名广济寺,始建于宋度宗赵禥咸淳年间(1265-1274年)。慈云寺塔相传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已有1750多年历史,是一座砖身木檐楼阁式的塔,总高38.44米,塔的外观为六面五层,由回廊、塔壁、塔心组成。
2001年,震泽古镇列入国家级省重点保护古迹。2013年,震泽镇政府编制《震泽镇总体规划(2013-2030)》,对为北到藕河街南侧,东至禹迹桥,南至市河南侧,西以报恩桥为界,总面积约12.83公顷,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对为北到新开河北岸,东至分水墩,南至仰家鸳鸯厅,西至頔塘河,总面积约79.6公顷,列入历史文化镇区。
慈云禅寺位于镇之东,原名广济寺,始建于宋咸淳(1265―1274年)间。明正统(1436-1449年)中重修。天顺(1475-1464年)中钦赐“慈云禅寺”匾额,万历五年(1577年)乌程翰林学士、南浔百间楼主人董份、震泽吴秀再修。寺内树木森森,殿宇巍峨,气势宏伟。但寺内最令人注目的还是拔地而起的慈云寺塔。
慈云寺塔先于寺建,相传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已有1750多年历史,是一座砖身木檐楼阁式的塔,总高38.44米,塔的外观为六面五层,由回廊、塔壁、塔心组成。关于慈云寺塔的建造有二则动人的传说。
一说塔建于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为除去刘备,听从周瑜,巧设“美人计”,假意招亲,把妹妹孙尚香许配刘备,将刘备骗至东吴。护驾出使的赵子龙凭着诸葛亮的三道“锦囊妙计”,挫败了东吴的重重阴谋,假戏成真,将刘备及其新婚妻子带出虎口,胜利返回荆州,使周郎陪了夫人又折兵。但孙尚香毅然随夫离吴后,又被孙权骗回,从此与刘备关山阻隔,天各一方。孙尚香念夫心切,在震泽建塔,登塔望夫,寄托相思。所以民间将此塔称为“望夫塔”。
另一说是塔建于宋代。宋靖康年间,开封陷落,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宋王朝南迁。宋徽宗女儿慈云公主避难震泽,此时古塔已坍塌。慈云公主重建佛塔,登高北望,祈祷父兄早日平安南归,所以塔名“慈云”。
慈云寺塔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六面五层,砖木结构,总高38.44米,其中塔刹占总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钵体、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瓶构成。塔身由下而上,逐层收小,第四层中央支有一根一抱之粗的楠木柱,穿越第五层,直透塔顶。宝塔飞檐高翘,风铃挂角,雄伟秀丽兼而有之。在古代慈云寺塔不但是震泽,也是吴越交界地带的标志性建筑。
每逢春秋佳日,夕阳西照之际,登塔之最高层,万家街市尽收眼底;北望洞庭、南眺麻漾,令人思绪浩茫。此时,絮云朵朵,霞光万道,落日馀辉斜照古塔,犹似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图――这就是被称为震泽八景之首的“慈云夕照”。而今,古塔几经修缮,焕然一新,倘来震泽旅游,登临慈云寺塔,定是件赏心乐事。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