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红卫街办石桥村的纯阳观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平时人烟稀少的余坪庙路熙熙攘攘,纯阳观内人头攒动,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子,以期真武祖师四妹(四娘娘)保佑。
纯阳观是目前离道教圣地武当山最近的一处道观,也是城区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道观。它与武当山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在它的身上有怎样的故事?
在红卫街办石桥村,离六堰约40里的地方,有一段连绵起伏的群山,因为有12座山峰首尾相连,被当地人称为十二连山。
在十二连山中有一座山叫余坪山。它东望武当山天柱峰,北与四方山遥遥相望。在余坪山的山谷中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道观。走近道观,一根10多米高的旗杆高高竖起,一面写有“纯阳观”三字的幡旗迎风飘扬。
作为十堰城区目前唯一一座道观,纯阳观原名余坪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渊源颇深的道观,五六百年以来几经损毁而香火不断。相传真武祖师在武当山修道,其四妹(民间称呼四娘娘)前去探望,路过余坪庙时,见这里山清水秀、山峦起伏,是道家修行的风水宝地,便选此山作为修身之所。
四娘娘在此地修行后不久,听闻村内有一条力大无穷的鲤鱼精出没,常在稻田里穿行,致使稻谷毁损殆尽,农民无所食,纷纷向四娘娘祷告,希望她将鲤鱼精赶走。四娘娘得知后立即发动身边道士围剿鲤鱼精,鲤鱼精终被除去。
感念四娘娘解百姓疾苦、有灵必显,村民自发筹款,给四娘娘修建了一所庙宇,让其在此处潜修降福。
据观内道长介绍,余坪庙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始建于明清时代,清朝初期香火最为鼎盛,房屋殿堂最多时达六十多间,方圆200余亩,四重大殿香烟缭绕,暮鼓晨钟,庙对面建有八卦戏台,歌声和诵经声回荡山谷,周围有鱼头岩、方潭、遇仙桥、仙人洞、鬼门关等十多个景观。
实际上,余坪庙原来也并不姓“余”。据当地老百姓说,清朝初期,有陕西佘家两兄弟进京赶考,路过此处特意赶至四娘娘修身之地进香朝拜,祈求更进一步、高中皇榜。不久两兄弟果真中榜,后当上地方大员。此后他们相约来到石桥村还愿,斥巨资对道观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六十多间庙堂的规模。老百姓于是将道观命名为“佘坪庙”,但老百姓笔误写成“余坪庙”,后来干脆将错就错。
此后纯阳观香火逐渐兴旺,从邻省赶来朝拜武当山的信士纷纷落脚余坪庙,一时间仅在八卦戏台唱戏的戏班成员达300多人。“文革”时期余坪庙几经损毁,上世纪90年代,百姓自发筹集资金,翻修余坪庙,并从武当山接来真武大帝、四娘娘、送子娘娘像。近年,余坪庙更名为纯阳观。
纯阳观坐落于两山之中,背高山面平谷,观前有一棵20多米高的歪脖柏树,柏树上数十条平安带迎风飘扬,老百姓有“三柏六堰一条沟”的说法。原来以前观前有3棵大柏树,最大的一棵有600多年,但战乱时期却被人砍掉,硬生生将一节柏树挖成一口棺材。
纯阳观现有十主殿,前殿供奉武圣关羽神像(据说两千多年前,关羽从河南入荆州时,曾路过此地并在此熟读兵书),正殿——三清殿供奉着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最高尊神,另有祖师殿、娘娘殿、雷祖殿、吕祖殿、慈航殿等8个主殿。
道观主体建筑属明清风格,整体坐北朝南,红墙黑瓦,檐上雕龙画凤,又有二龙戏珠之作,两块颇有历史的大石碑,隐约可见日月字样,关于道观的其他文字已被时光消蚀得模糊不清。
绕过大殿,从石阶拾级而上,即转至后山,约走半个小时,就可登上主峰玉皇顶。玉皇顶海拔560多米,又有南天门、雷公殿等景观。山上松柏林立,四季郁郁葱葱,远眺“一览众山小”,十堰城区尽收眼底,如果天气极佳,则会发现武当山的轮廓在起伏的山峦之中若隐若现。
南天门四周青山环绕,白墙黑瓦掩映其间。蓝天白云之下,两边的山峰犹如两条巨龙,而余坪山恰如一条大鱼正在龙头中间,像是二龙戏鱼,因此余坪山又叫鱼山。
雷公殿前有一个长约5米、宽约2米的水池,池水常年清澈碧绿,不论严寒酷暑从不干涸。当地民间传说,这天池乃四娘娘沐浴之地,真武大帝又乃北方水神,故保其数百年不现池底。
纯阳观四周风景秀美,未经过度开发,加之人烟稀少,现在成为了徒步爬山者首选之地。
很多徒步爱好者的路线是,20厂——王湾——石桥村——纯阳观——天池涯玉皇顶——刘家沟——高速公路。这段徒步线路全程一二十里路,运动量较大,又能在闹市里欣赏到农家风貌和田园野趣。
石桥村堰塘颇多,夏日荷叶连天,溪流潺潺,早上云雾缭绕,在城区能见到这番景致已属不易。一年三季都能在山里找到美味的野果,一到周末,很多徒步爱好者都会带着一家老小来此徒步爬山。
当然,如果来得巧,还可以看到道长、道姑盘坐蒲团上做功课。木鱼声声,香烟袅袅,神圣庄严而不失优美恬静。顺着后门陡峭的石阶向上,沿着山脊往山顶走,踩着软软的松针枫叶,拨开茂盛的灌丛,爬上140多级陡峭的阶石,眺望市区的高楼大厦、四方山、电视发射塔,似乎也只隔几座山头。回望山下的乡村公路蜿蜒前伸,好似银蛇舞动白练飘飞。
在各大论坛上,网友徒步爬纯阳观景区写下的游记、感悟比比皆是。纯阳观就这样处于闹市之中,隐于喧嚣之外,历经沧桑之后,却给人们留下一个个神话传说,为人们送上俗世难觅的清音。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