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徐闻县徐城镇东方红路与民主路丁字形交界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知县赵一鹤定基,天启三年(1623年)知县应世虞竣工落成。古人把登云塔喻为“文笔”,表达了徐闻人祈求广出人才,青云直上的美好愿望。
登云塔俗称“风塔”,又称文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宝塔,高36.41米。塔门向东,门额有石匾,刻有“登云塔”三个大字,落款为“天启三年仲春吉日,赤城应世虞题”。塔身各层设假平座,用牙砖、线砖相间叠造出檐,塔腔为壁内折上式,踏跺190级到顶,逆时针拾级上。第6层塔心室内有铁铸复盆状刹杆柱基,盆敞口有沿,径1.46米,高54厘米,1991年重修时在复盆上发现铸文:“徐闻县文塔顶灵鼎钟共用银伍拾两。”塔七层八角,每角装有铁铸鹦鹉,鹦鹉嘴上挂一只铜铃,清风徐来,铜铃作响,别有一番韵味。古塔建筑独具匠心,雄伟壮观,且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美丽神话。相传,古时有一位仙翁名叫玄坛公,有一日从天上下凡,发现徐闻地处海角,人文奇缺,决定建塔以培风水,原想一更定基二更完工,但土地公与之斗气,未及二更就假扮鸡啼,玄坛公听见后以为天将亮,便草草收工,造成塔只建至7层,而且把盖顶的3口宝鼎自行飞升,一鼎落到石岭,化成石岭塘,一鼎落到流梅溪边,化成响水潭。
古塔建成后,成为徐闻一景,誉为“雁塔嘲风”。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驻足留连,吟哦佳句,极尽赞美之词。清时琼州学府教授徐闻人骆克良有诗云:
窗开面面塔临风,若雁高翔啸半空。
无翅能飞冲碧汉,有铃独语叩苍穹。
声倾北寺惊寒鹤,影倒南塘映彩虹。
名字一经题不朽,墨坛千古重文雄。
建国后,登云塔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维修。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至1991年,县政府拨款维修,并另立登云塔重修碑和文物保护标志碑,供人瞻仰。
登临绝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风光,每逢睛天丽日,还可远眺南海千帆,故素以“雁塔嘲风”,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历代不少文人游客登临此塔,即兴吟咏。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一前87年),发展于三国--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鼎盛于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转变于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绵延至今。
二千多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为沟通中外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促进中外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永不磨灭的光辉历史贡献,被世界各国人民传为佳话。秦汉时期是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并航向远洋发展的时代。《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黄支之南,有已不移国,汉之驿使自此还矣。”西汉朝廷派出驿使率领的船队,沿着民间贸易开发的海上航线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印度东南海岸和斯里兰卡等地。公元前1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地中海世界最珍贵的衣料,其中部分衣料是从海上"丝路"到达地中海东岸。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宝石、琉璃器(玻璃)等货物亦从海路运来中国。
2000年6月,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珠江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组成考察团,亲临徐闻考察调研论证,确认徐闻县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丝港瀛洲遗址位于徐闻县西南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距徐闻县城十公里左右,东为粤海铁路通道轮渡码头,北为那干溪,西临大黄乡华丰岭,南临大海峙三墩。该遗址面积约一百万平方米。丘陵地貌,港湾濒连,有南山港、三墩港(古讨网港)、港头港、麻练港、华丰港。那干溪自二桥村后流出东岗洋入海,淡水供应长年不断。气候温和,潮汐为"半月流东半月西"。南山镇二桥村是海岬腹部,前峙三墩岛,是一处较好的避风良港。古港屏障三墩岛,犹如三只巨大神龟守护着古老的海湾,古称“瀛岛联壁”、“蓬莱三仙洲”。岛上林木撑翠,青藤、古树、老井、仙人掌,构成了沧桑的画幅。不深的龙泉老井清泉汪汪,味甜可口,岛边石龟探头缩脑,左俯右仰,维妙维俏。这千万年的精灵是火山热情奔放的结晶。该区现正开发为文化旅游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幽雅的自然风光,独异的民族风情,现代化的交通枢纽设施。
包宅村特色文化村在白沙湾东,前临青安湾,其左为棚寮角,右为排尾角。青安湾与白沙湾相互偎傍,又称情侣湾。包宅村居于湾畔,风生水起,人文迭出。村内有朴园、清心泉、明镜泉、天章岭、龙图溪、莲塘、白马庙等景点,到这里,可听风忱涛,打罾拉网,摸螺刮鲍,尽享农渔之乐,缅怀清官情结。
明末清初,包公后代包文魁迁居徐闻,在景色幽美的青安湾旁定居下来,子孙在此繁衍至今。
2002年,该村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2003年,在徐闻县旅游、规划等部门帮助下,在建设特色文化村期间,包宅村建成全省第一个生态旅游村,建立青天湾、渡海作战纪念点、海边浴场、明镜泉、白马庙等旅游景点,开辟旅游观光项目。该村先后被评为徐闻县文明村、湛江市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等,2005年还被评为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
粤海铁路通道由“两线一渡”组成:北线是广东湛江到海安的139公里铁路,南线是海口至三亚182公里铁路,一渡是海安到海口的24 公里,跨海铁路轮渡,工程总投资48亿元。
粤海铁路通道于1998 年8月30日开工,2001 年1月28日湛海段正式通车,2003 年1月7日跨海铁路轮渡开通,2004 年12月5日正式开通客运,是全国唯一严格定员的旅客列车,核定载员630人,列车上下船人车不分离。
粤海铁路北港码头位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古港遗址旁,占地 0.6 平方公里,由客运大楼、东西防波堤、铁路栈桥、人行栈桥、汽车栈桥、待渡场等设施组成。
琼州海峡火车轮渡使用的跨海火车渡轮是“粤海铁 1 号”和“粤海2号”,它们由中国船舶工业研究所设计、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总造价为 2.1 亿元。其排水量是 12400 吨,设计最小航速为每小时 15 海里,总长是 165.4 米 、宽 22.6 米 ,载车重量是4200 吨,主甲板可以载货运列车车厢 40 节或客运列车车厢 18 节。此外,“粤海铁 1 号”火车渡船还可以混载汽车和零散过海旅客。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