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舞蹈主要包括社火舞蹈和传神两大类。社火舞蹈主要以“高抬”、“踩字”、鹤蚌舞最有特色。
一是“高抬”。主要在白天演出,有的地方叫铁芯子或高芯子,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闹新春活动的一种形式。相传为清朝末期高抬在成县最为盛行,民间还举行高抬大赛,春节期间,为节日增添热闹喜气的气氛。在成县的城关,红川、小川、抛沙,纸坊等乡镇都有高抬演出。人物脸谱、服饰与秦腔戏相同,演出内容以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传统典故、神话为主。以前高抬是靠人抬,一般由4人抬一台,后来发展到机械车辆运送。从事高抬的老人相继去世,新的后备人员青黄不接,有出现断层或失传的危险。
二是“踩字”。主要流传于索池乡,历史由来已久,常规形式为几十人至百人参加,人们穿上袍子衣服,戴上青甲帽子,手拿五尺棍上面盖上红布,十八个人领队,有一面四尺长的大旗,后面有二十杆小旗,社火完了就在大川坝找一处平地,一千多人踩字,有“福禄寿喜”等字样,字踩出来之后非常整齐美观。该“福”字样已经收集,其它字正在整理之中。当踩字结束之后,就来到戏楼前比赛唱戏,每村唱一折戏,一般都唱《东吴招亲》、《保皇嫂》《出五关》《诸葛撑船》等三国戏。最多时大约有十四个村几千人参与,唱戏争不出高下时,双方就会在各村界的地盘上比赛“打炮”,用火铳装满火药,比赛谁家炮的声音大,“放炮”次数多,谁家就赢了。索池乡踩字、步社火,自1995年之后,20年未进行此事,有失传之危机。有些艺人也先后去世。
三是鹤蚌舞。鹤蚌舞根据《战国策·燕策》“鹤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典故,编演而成舞蹈。该舞一般蚌内用竹篾结扎,外用彩纸裱糊,能自由开闭,内壳有系绳和手柄,另有一只纸竹结构的白鹤。舞时,有一花旦打扮的人身披蚌壳、或用壳戏舞,或合壳护身、施转如飞,跳跃自如,再有一老翁打扮的头戴竹笠草帽,手提鱼网作撒网扣蛙的各种舞姿,白鹤则用嘴叨蚌,蚌灵巧地躲闪,并用壳夹紧鹤嘴,架鹤人口衔竹哨,作鹤哀鸣之声,舞蹈动作自由活泼,富有变化,舞姿轻盈优美,很富有生活气息,伴奏乐器有锣、鼓、钹。该舞相传已久,是春节夜社火中的一个舞蹈节目,地方特色很浓,在成县境内,如耍闹夜社火,鹤蚌舞是必不可少的。
传神是成县民间的一种原生态舞蹈,这些会传神表演的艺人大多分布在索池乡唐山村,李家山村、大川村等地,是我县传神艺人分布最多、名气最大、流传范围最广的地方。苏元乡红土湾有一个传神艺人,技不外传。传神唱词大多现编现唱,见景说景见人说人,符合音乐节拍和词文韵辙,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固定唱词有许多已在整理之中。
传神活动分布于全县各个乡镇,大都在秋后农闲时节举行,一部分是带有祈愿性质,一部分带有民间娱乐色彩,达到了祈神娱人的目的。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