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人的婚娶,在辛亥革命前,是严格按照《周礼》中“六礼”程序进行的,即纳采、问名、纳吉、纳证、请期、呈叩。随着历史的变迁,商州婚俗也随之改变,一般为提亲、订亲、结婚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贯彻《婚姻法》,移风易俗,自由恋爱,新事新办,文明结婚之风日盛,结婚仪式简单朴素,集体结婚、旅游结婚也在风行,结婚日植树造林更有新意。今在城乡,特别在农村、山区还沿继不少旧俗,古朴热闹。
旧时提亲有两种方式,一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提亲。有的两家世代相好指腹为婚。若都是男孩,拜为兄弟;都是女孩,拜为姐妹;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二是由媒人牵线撮合。取得女方家初步同意后,将姑娘“草八字”转送男方合相。若相合,男方将女方的“庚帖”压在神龛香炉下。半月后,如果男方家中平安无事,即示女方命好。男方将女方的生辰八字交算命先生“合相”,若生辰八字不克,便可订婚。
也叫定婚,本地古称“作揖”。定亲多在女家进行。镇安县是男方送以肉、点心、茶、酒四色礼,女方接礼后,开“龙凤柬”叫订婚,也叫“拿八字”。回四色礼,即头发(结发夫妻)、柏树叶(长生不老)、白米(白头偕老)、茶叶(四季长青),装于贴有红封帖的庚柬中。商州大多地方是,择吉日,抬食摞,应亲男子及其父母、于亲由媒人陪同,前往女家。食摞内装斗米、斗麦,6至8个组布(每布6丈)、4个细布(府绸、线绸类,每布8至10尺)、4撮红头绳(毛线,每把半两,扎辫用)、手镯1双、戒子2对、耳环2对、裹肚链子、牙签子等制品(用红线缝于红布之上,放在食摞上面)。届时,女方家门前有一长老敬迎,应婚男子依次作揖,后见岳父母。稍时,臊子长面,丰盛午饭,双方父母边吃边谈,定婚男女互不见面。席毕,男母或姑母去女子房中送一线钱钞,意在女子接钱时从其掌纹辩别拙巧。现今抬食摞已废,送衣物、礼品尚存。县俗在订婚后,媒人领男方携带礼物(女方有几房亲戚就拿几份礼),到女方认亲。女方亲属以鞋袜、衣服、或现金回礼,俗称“打发新女婿”。
订婚后,双方公开未婚夫妻关系,并改变以往对双方父母的称呼,俗称“改口”未婚夫妻可以在双方家自由来往,逢年过节,婿必拜岳丈。
旧时,择吉日完婚,至少在前20天,男方发媒送庚帖到女家,内容是“定于某年某月某日完婚”,意在女方准备嫁妆。喜期前3天发帖,男家请客帖:“兹占本月×日为×男受室,是日薄酌乞莅。”男家请媒人帖:“小儿结婚,荷蒙执柯,谨择本月×日喜酌侯教。”喜期前一日,女方待客送女帖:“谨詹子本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是日,女方舅、姑、姨、姐等重要亲戚前来“填箱(成衣或衣料)”。这天男方送去新娘翌日一切穿戴,以使新娘不挂娘家一条线。男方由“全欢人”(指有儿有女的中年夫妇)带领人,提上灯笼和盛满水的酒瓶(其上插两根葱),把应给女方的礼物和结婚时之新穿戴包裹起来,送至女家,曰“送宁”。女家备酒款待,回家时,女方将酒瓶中的水换为醋,同女方给的满家鞋返回。
迎亲之日即完婚之时,村邻四舍来帮忙,至亲好友来祝贺。旧时,这天中午,新郎身披三色长袍、黑色马褂、大礼帽、黑布鞋,并横披由舅家赠送的红绸带,当父亲递过三杯酒(示长大成人,也有祝贺意)后,在伴郎陪同下,率两乘花轿和迎亲队伍在乐队的吹奏和鞭炮声中前往岳父家。到后,新郎向女方祖宗行叩拜礼,然后吃荷包蛋,坐上席吃饭。宴毕,新郎、新娘分别上轿。娘家至亲(其兄辈)抱新娘入轿(女子出嫁不带沾娘家土)上路,男前女后。女家送亲女眷及伴娘坐花轿。轿前有执司(旗、牌、伞、扇、灯笼、彩旗)鸣锣开道,乐人吹奏,沿路燃放鞭炮。打开锣有规则,是按男方祖先之功名职位而定,州官以上打13锤锣,无官爵者只打7锤锣。解放后迎亲渐废坐轿,近者步行,远者坐拖拉机,富者动用小轿车。迎亲队伍回到家门,两三个手提开水、甘草的人,围轿转圈并念道:“甘草火,水马勺,毛头女子都走过”(示吉祥如意)。男方设天地祖宗神位,并置有粮食斗一口,上放一“柽子”(织布机零件)、桑木弓、柳木箭。贡桌前铺芦席,新人到家,不打轿门先“打醋炭”“驱邪”(厨子夹了火红的铧,边浇醋边绕轿走,意在请来醋坊神——姜子牙施法)。然后,新郎站在席左,顶着盖头的新娘由双方各派出牵娘打开轿门,站在芦席之右,新娘兄长给新娘披红绸,插红花。此时有人提“五谷斗”(内盛谷草段、核桃,栗子、枣、五谷杂粮),边撒边唱彩词。拜堂时,礼宾先生唱:“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对拜!入洞房。”拜罢堂,新郎取弓箭掷于新娘脚下(意为禳治凶神恶煞),然后新郎、新娘由其表兄或姐夫背入洞房。解放后,举行罢婚礼,众人新郎、新娘入洞房。
洞房亦叫新房。炕(床)头上有红条幅,炕上放有织布穗子(取“顺”谐音)、粮食斗、酒壶(取五谷丰登意)、熨头(意运气在头)。炕席下放核桃、栗子(意早生胖小子)、两根连根葱(意和睦、呈祥)。新娘进大门,婆屋一人用馍打其头(意为打掉凶气);新娘进洞房门时,由婆屋先给梳头,再用擀面杖挑去其盖头,上床踏四角后,即倚在“柽子斗”上,不再抬头,这时送亲女客即入新房陪伴新娘。解放后此仪已废。进洞房后,男方出一“全欢”妇人给新娘梳头,将单发辫挽成髻,插上绒线花,标志其结束了处女期,成为新妇,曰“上头”,解放后此亦废之。接着,新郎、新娘吃“缘法汤”(小水饺),饮“交杯酒”。商南县人结婚讲究散红鸡蛋。新娘进入洞房后,老表、小叔子们都缠着新娘子要红鸡蛋;家中主人也向来客、邻居及帮忙者敬送红鸡蛋。
席面摆开后,由主事总管安排外家(即新娘母亲的娘家、父亲的外爷或舅辈)坐上席,其他亲朋好友随便入席。酒过三巡上饭时,在席口前铺毡或席,新郎在左,新娘在右,执事人高唱:“老少外家、众亲邻友、做饭的、炒菜的、担水的、抬嫁妆的,甜饭素菜消停吃,叫新郎、新娘给大家行礼。”新郎叩头,新娘行拜月礼。过去,新妇进大门和洞房时,好闹者拦道要求新妇下拜,现多是由新郎、新娘逐席敬酒。
上灯时分,全家喝挂面汤,意味着新妇与全家始结缘份。新郎、新娘碗中各四个荷包蛋,在调味时,小姑或姐多给新娘碗内放超量辣子和盐,新娘必须忍受吃下,不准剩饭。
也叫“闹房”“耍新”。娘家人避外,邻友耍新。“新媳妇房内不分老少。”闹洞房开始,先放鞭炮,示意准备。稍时,闹房人蜂拥而入,按头扯脚,强令新郎、新娘做一些难堪而又亲昵的动作,说一些俏俚之语,房内气氛热烈,是夜通宵不熄灯。镇安县闹房独具特色。婚后连续三日闹房,有文、武两种。文闹:洞房内设糖果、糕点、菜肴,来客向新婚夫妇提出各种有趣的条件,与之嬉闹。武闹:即撒帐。用斗装麻钱、核桃、枣子、糖,另外的二人扮“土地爷爷”和怀抱娃娃的“送子娘娘”演戏。将斗内物品由帐头撒下,众亲友喝彩:“一撒天长地久,二撒地久天长,三撒早生贵子,后生姑娘”,嬉闹至深夜。
婚后第二天,娘家带挂面和四季衣服各一身,到亲家探望女儿,俗称“送汤”“追望”。其意是婚日女母没有赴宴,送汤追补。陪同而至的娘家人,就是以后女儿、女婿应走的亲戚。此晨新娘还要第次下厨做饭,别人将面擀开摺好,让新妇切“三刀面”,表示面宽心宽。好耍者在面上夹麻,让新妇切不断。席间,新妇坐上席作陪,有道是“新媳妇坐上席一辈子就那一回”。早饭仍摆宴席,主要是招待娘家人和帮忙的。
婚后第三天,新娘兄弟上门请其回娘家住3天,谓之“遨食”,也称“回门”。其意是新娘在家生活不习惯,回娘家变换一下环境,并由母亲教导为妇之道。在丹凤县一些地方,是新郎带上礼品偕新娘同到娘家,住3天或10天,“邀食”回家,娘家给新娘带上大蒸馍叫
按口馍”,意为按住公婆及全家人的口,不要挑女儿的刺。
80年代中期,商州许多丧偶的中、老年人,冲破世俗观念,说服子女亲属,找新偶,成新家。
1949年,有些贫寒之家,把10岁左右的女到经济状况较好,且年龄相当的男孩之家当童养媳,其在家中砍柴做饭,喂猪放牛,挨打受骂,地位低下。到成婚年龄,再举行婚配仪式称作圆房。此俗1950年后减少,1960年后绝迹。
大多是无男孩或多女孩之家,劳力单薄,又怕家嗣无继,便给女招上门女婿。家庭贫寒,或儿子较多者,才让儿子出上门入赘。被招的男子到岳丈家,既是女婿,又是儿子。过去“招女婿”要经户族同意,双方签写“招赘书”,为赡养女方父母,有财产继承权等,写于红布或红纸上,生的第一个孩子必须随母姓,以保女家后继有人,第二个孩子随父姓。1979年计划生育后,男到女家日益增多,并视为新风尚,其子女姓氏随父随母自便。
解放前,山区有女方因丈夫丧失劳动力,便招夫养夫。一妻二夫,此多不和睦,1949年废除之。
解放前,因男女双方均贫,或因居住条件甚差,就姑嫂换亲,互不花财礼。此属包办婚姻,1949年废除之。
封建社会讲究妇女从一而终,故以再嫁为耻,一般不择吉日,黄昏入门,仪式从简,所谓“过夫嫂,连夜跑”。还有“买卖寡妇”者。解放后有了《婚姻法》作保障,寡妇改嫁自由自主,正大光明,再不受人歧视。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