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西园,是岭南著名古典园林。地址在粤东潮阳棉城镇西环路东侧,由邑人萧钦创建,萧眉仙设计。该园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历十余载至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西园在造园艺技方面,继承了岭南传统庭园的精髓,又对西方园林的形式美学有相当的模仿,并运用了近代新材料、新技术,大胆创新。
西园因其独特的园林胜景,被誉为岭南私家园林的典范。《韩江闻见录》里有一篇《西园杂咏》,其所描写的正是西园的优美景色:
春
深深曲院驻春和,时放香风几阵过。
四面绿阴云气重,半庭红树鸟声多。
夏
西轩池馆晓阴阳,水畔双栖翡翠禽。
惊落荷花忽飞去,碧云红雨一时深。
秋
蕉影婆娑翠欲流,疏风淡雨晓未收。
为清诗梦簌簌响,添得银妆一枕秋。
冬
半壁苍荫薜藓封,森森忽地插芙蓉。
朔风昨夜梅花外,吹落浮山第几峰。
由这几句诗可以看出西园当时作为一代名园,确实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年),广东潮阳西园的模型被送往北京全国博览会展出,获最高奖。慈禧太后曾亲临观看,称“西园乃岭南园林一绝”。
西园的建筑艺术闻名潮汕各地,清光绪戊戌(1898年)科状元夏同为“西园”题匾,假山中还有名人题刻多处。西园集“奇”、“巧”、“透”、“趣”于一体,以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为基础,融入西洋建筑装饰,体现了潮汕人的独特审美情趣,也反映出技术进步和文化演进的情态。
萧钦是潮阳县城人,清咸丰7年(公元1857年)出生于县城一贫民家庭,为生计,15岁便到县城码头摆地摊当小贩,数年后又跟一老木匠学艺。他自幼聪慧,心灵手巧,不久便学得一手好功夫,登门订做各种家具和工艺品者日众,积攒了一笔资金,便前往汕头开木器店。当时,汕头开埠不久,萧钦承建一英国商人土木结构“番仔楼”,英商十分挑剔,楼房两次建成均不满意,萧钦血本全亏,在亲友的资助下,返工第三次重建,终于获得主人满意。
英商见萧钦为人诚实,恪守信誉,认为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遂聘他为洋行买办,尔后,萧钦又自立门户,靠卓越的经营才能,经营出口土特产品,进口洋货,创办捷盛营造厂,成为潮阳最早的买办资本家。
萧钦成为富甲一方的实业家后,多次提到:“生我者父母,助我者乡亲,育我者国家,孝敬父母,爱国爱乡乃君子本色。”萧钦致富后创办的公益事业,在当时也备受赞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捐资与澄海商贾同建同庆善堂(后由丘逢甲改办为同文学堂),在潮阳设立义渡,疏浚护城河,方便潮阳、普宁、惠来等县与汕头间的客货运输,还捐巨资助修黄河大堤。
萧钦留给后人的西园,是于清光绪年间营建,为岭南著名建筑师萧眉仙设计。原来,萧钦对建筑行业颇为内行,他立意要把西园建成一座有岭南特色,又不俗套的小巧玲珑的小园林,故根据他的创意和建议,中间曾数易其稿,历时15年,耗资白银38万两建成。西园建成后,当时的名士康有为、林伯虔、夏同和、林佐熙、丘逢甲等先后到园中题咏,留下一批诗文,仅丘逢甲之光绪二十四年三月至二十五年六月,就留下诗作38首,清光绪状元夏同和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为西园补题门匾。
如今,这座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的小园林,仍因其独特建筑艺术而闻名海内外。当人们进入西园时,一眼看到全园分为泥木结构二层书房楼,房山山房和假山三部分,还有天井、莲花池和六角亭。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园林中的假山,假山用形状各异的石块砌成,有水晶宫、蕉榻、小广寒、云水洞、潭影、桔隐、拱桥等风景设置,进入假山,犹如到了人间仙境,曲径通幽,“辟峰”似浪,“峰”下碧波荡漾,鱼游浅底,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有三奇:壁兰、小鱼和石楼梯。
壁兰植于8米高的壁上,为萧钦手植,百年来不管台风暴雨,仍固若金汤,纵使天气持续干旱,骄阳似火,墙壁烫热,兰花不用浇水,仍生长繁茂,令人称奇;水晶宫于假山下,四周玻璃为墙,水中滋生一厘米长的小鱼,成群结队,自由游弋,据主人介绍,小鱼并非人工养殖,水晶宫不通沟渠,鱼从何来,不得而知,更为奇趣的是,有时天旱,池中枯水数月,池壁湿气全无,人们以为小鱼从此绝迹,岂知下了雨,池中有水,小鱼又成群结队游出来了,这么漫长的时间,小鱼藏在哪里,如何生存,令人费解;园里有嵌墙悬板式和垂直悬板式石楼梯两座,楼梯无一石一木支撑,阶板与阶板只有一厘米相接,看似悬空而起,十分危险,但却坚固严谨,数吨物品搬上楼梯,仍然稳如泰山。
萧钦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去世,终年52岁。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