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武威莲花山清应寺庙会(2)

逸轩子2023-10-30

“兽文石”见证莲花山的沧桑兴衰

金顶塔侧拉强沟里有一眼清泉,人称药王泉。农历五月十日的庙会,数万人畜上山,均饮用此水,传说水能治病。泉边有一磐石,相传此处原无水,是索巴让摩用脚踏动了磐石后,出现了泉水,石上留下她的足迹。清代张昭美在《武威县志》也有记载:“莲花山……层峦合抱,叠起如莲,泉水萦寺,驾椽为览灌园。又有水可疗病,俗号‘药泉’。”

今天,莲花山腰的药王宫已寻觅无踪,但宫前的药王泉仍从石罅中款款流出,叮咚作响,汇集成一个水潭。潭水清澈见底,据说用之煮茶,清香无比。古人有诗曰;“药泉汲水供茶社,松石点苍入画图。”当地人认为,药王泉水可以避邪祛病,延年益寿,喝了之后,一年内万事如意,百病不生。因而,但凡游莲花山的武威人必来此畅饮,并想方设法带回家中,视为“神水”,供家人品评。

莲花山的看点还不仅在此,莲花山下还有块兽文石,青质白文,上有虎、狼、鹿、马、牛、羊诸形,故名兽文石。当地人又称之为玄石或瑞石。据说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导致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而唯有凉州生活安定,其原因是由于凉州地区“祥瑞四起,”兽文石出现(《晋书·张轨传》有记载)。自此,兽文石作为古羌族的图腾之一,历经岁月的洗礼,吸收日月精华,向世人展示着鬼斧神工的魅力。来莲花山的人,顺便瞄一眼兽文石,摸一把兽文石,也算是阅读了莲花山的过去,感受了凉州的沧桑文化。

“走,朝莲花山去!”

武威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农历五月十三朝莲花山的习俗?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有人说是从汉朝就开始了,也有人说是在唐宋时就有此风俗。今天的老武威人诠释:农历五月十三朝莲花山,已经成为武威的一种旧俗。即每年阴历五月端午节过后,天气和暖,农事闲暇。尤其到了五月十三日这天,莲花山清应寺又有盛大庙会。于是,十里八乡的农民和城中市民纷至沓来,有拜佛烧香的、求子还愿的、玩耍游览的、打点生意的……总之,尽管莲花山的山不再青翠,人们朝莲花山的一颗心却是诚挚的;尽管莲花山的寺院阁楼已不多,人们朝莲花山时却是抱着一颗向望文化的纯朴心情。

看守寺院的释师傅和住在附近农民张元说:“物阜民殷岁月秋,武威大邑古凉州”。凉州自汉代屯垦开发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农业发展史。如今的武威城(农业城市),不仅农作物品种十分丰富,而且这里的民风非常淳朴,人们的朝拜祈福中,大多表达风调雨顺、家庭和睦的美好心愿,每年的五月十三这天,莲花山上、山下人潮涌动,有时多达五、六万人,远远望去,山上山下到处都是蚂蚁一般蠕蠕而动的人头,盛况空前。

也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中国的名山有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泰山、衡山、华山等,但在武威人的心目中,偏居西凉一隅,海拔2907.2米的莲花山,却是佛道二教的胜地,承继了我国名山大刹的风格,山上许多景点名称亦与大名鼎鼎的泰山一致,其格局也颇为相似。而且,莲花山下有一牌坊,格局与“下天祝(竺)”同,名曰“上天祝(竺)”,每年五月十三,莲花山举行朝山会,这是人们必走的道路,所以这条道被称为“圣道”。每逢朝圣之日,一步一个脚印,一颗又一颗虔诚祈福的心,重重叠叠洒落在圣道上。莲花山,承载的不仅是朴素的民生夙愿,还有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片热忱。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