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隆庆时期,安阳叫相州。相州城内有个郭胡同,胡同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当朝阁老郭朴家,一户是破落商人王三成家。胡同本来就不宽,再加上一些达官名流去郭家拜访或攀附,车来轿往的,这胡同就显得更窄狭了。
郭朴的弟弟郭永福想拓宽胡同,就依仗哥哥的权势,威逼王家往后挪院墙。王三成不愿意,惹恼了郭永福,郭便领家丁将王打得头破血流。郭永福晓得哥哥公正威严,连夜渡过黄河,逃到兰考县黄渡湖(现兰考县王茂店村的郭姓,就是其后代)。
郭夫人见王三成被打成重伤,十分着急,命人修书连夜进京。因国事缠身,郭朴无法成行,便写信叫来人捎回,在信中嘱咐家人“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开宽胡同首先自己要把院墙往里挪,绝不允许仗势欺人;家里要将打人凶手郭永福送到府衙,听凭处置;由郭家出钱,给王三成包治伤痛。郭夫人一一照办。一个月后,郭朴抽空回家。第二天就亲自到对门向王三成赔礼道歉,并拿白银50两,表示慰问。王三成也是义气之人,死活不收。郭朴见这情况,略一沉思,便告辞而去。一会儿,郭家的仆人送来十把纸扇,并告诉王三成将此扇卖掉,每把扇子要价不要低于十两银子。
郭朴24岁中进士,一直在朝为官。不仅德高望重,而且也是个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尤其是郭朴的书法,很有笔力。当时的达官名流,都以能得到有郭朴墨宝的纸扇为荣耀。仆人送来的这十把纸扇,都有郭朴的亲笔题词。不用说,这些扇子被人们争相高价购买。王三成佩服郭朴的为人,也将院墙往里挪了数尺。从此,郭胡同变宽敞了,郭王两家也成了好邻居。百姓们为纪念郭王两家的仁义之举,便将郭胡同更名为“仁义巷”。
小颜巷也称“小回巷”,因明朝有“小颜回”之称的崔铣家住这里而得名。(1478年-1541年)字子钟,号后渠,也字父敏,颂谓“敏公”,在高丽(朝鲜)曾被称为圣人。
自幼聪明好学,11岁-18岁随父居延安。他曾两次进京参加会试,均不第。于是刻苦攻读,明弘治十八年(1508年),考中进士,名列第四,入翰林,任编修,参加《孝皇实录》的编撰。正德三年(1508年)他主持会试,认同考官。
宦官刘瑾专权,不少元老大臣或被囚禁,或遭流放。朝中官吏有的对其阿谀逢迎,有的敢怒不敢言。而崔铣见刘瑾仅长揖而已。刘瑾借故将崔铣外放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
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崔铣被召还北京翰林院吏馆。次年,再为会试同考官。崔铣看到武宗不理政事,上书规劝,谏以救民、荐贤、理财、强兵、毋事琐末之策,恳恳千余言。十二年(1517年),崔铣因病请求辞去侍读之职,回归乡里。少傅梁储一向看重崔铣,执意挽留,崔铣只好暂时留了下来。并第三次充任会试同考官。事毕,方得以回籍。在家乡安阳,崔铣悉心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并于正德十四年在县西修盖了一座书斋,名之曰“后渠书屋”。
世宗即位后,朝中大臣纷纷举荐崔铣,于是,他于嘉靖元年(1522年)被招入京,参加修撰《武皇实录》。次年,擢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因议“大礼”(世宗的承继名分问题)冒犯世宗,罢职回到安阳,潜心学问。
嘉靖十八年(1539年)春,崔铣重被起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崔铣的著作甚多,主要有《洹词》和嘉靖元年所修的《彰德府志》。如同春秋孔子的门徒颜回,为此,后人将他住宅前的小巷称为小颜回巷。现小颜巷路北有崔铣的祠堂,路南的小颜巷小学校址,原是崔铣府。
安阳老城内唯一以外地城市命名的街道,叫洛阳府,是南门西中间往北的一个夹道。
相传过去这个夹道内有个老者,家资巨富,房屋成片。老者乐善好施,受人尊敬。
初冬,老者出门访友。刚出家门,就见街道旁躺着一个年轻乞丐,满脸污垢,衣衫破烂。老者起了善心,忙叫仆人把他抬进家中,灌碗姜汤,那乞丐才慢慢苏醒过来。
乞丐见老者慈眉善目,忙跪下磕头。老者询问他的身世,乞丐长叹一声,说自己本是洛阳书生,赴京赶考,书童见财起意,半夜里把他的行囊席卷一空跑了。自己只好靠乞讨度日。
老者见这个书生谈吐文雅,动了恻隐之心,慷慨地把他收留下来,一日三餐供他读书。
考期已近,老者又给他准备了行囊路费。书生临走,对老者说:“您对我恩比天高,情比海深。这次进京赴考,天可怜见,侥幸得中,我必定会来重重感谢。”老者摆摆手说:“我救你不是图你报恩。你放心去吧,万一考中,一定要当个好官。”书生和老者洒泪分别。
书生果然高中,吏部外放山西太原府任职。他不忘前言,赶到安阳,但哪里想到,老者的房屋被烧成了一片废墟。看着满地残梁断檩,碎砖烂瓦,回想起当年老者对自己的恩情,他鼻子一酸,号啕大哭起来。邻居认出了他,告诉他老人还在,就住在附近的破庙里。书生找到时,老人已沦为乞丐。好半天,老人才睁开双眼,打量面前这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相认后两人抱头大哭,书生安慰老人:“您也不要太悲伤了,这也许是天意啊!您放心,我一定把房子重新盖起来,让您安度晚年。”
不久,一座宽敞的院落就建了起来。老人高高兴兴搬了进去。这个故事很快传扬出去。后来,当地官府为了褒奖洛阳书生重情重义,就把老人居住的夹道命名为洛阳府。(齐瑞申)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