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拜堂,人们可能要想起“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镜头。那是电影电视上的一套程式,垛田这儿的拜堂,内容要丰富得多也有趣得多。
轿子船将新娘带回来,进门后的第一个仪式是参拜。这是封闭型的,屋门紧闭,屋内只有六人:一对新人,新郎父母,福爹爹福奶奶,其他任何人不得入内。这种神神密密的活动也就是三拜:新郎新娘先朝南三鞠躬,叫一拜天地;再朝北三鞠躬,叫二拜家神;最后向父母三鞠躬,叫三拜父母。三拜之后,由福奶奶将两位新人领进洞房,安排他们吃“富贵鱼”、“富贵饭”。这个时候,可以“捣窗户”了。怎么捣呢?事先已在新房的窗外贴了一张红纸,着两个男性少年手执竹杆把红纸捣破,手里捣着,嘴里还要喊着“捣得快养得快,一养养个有子的胖乖乖”。哄闹声中,女主人会喜盈盈地把“封儿”塞给这两个小孩。
接下来才是拜堂,地点在堂屋里。只见北墙条台(过去是家神柜)正中端坐一尊香烛供奉的送子观音,条台前放一张大桌,桌上摆一只长方形木盘,盘底有红纸垫着;桌前是两把椅子或方凳;再前面有两只专供磕头的蒲团。新郎新娘被请出来,背南面北双双站立在蒲团前边。福奶奶站在新娘旁边搀手扶背,福爹爹则站到大桌东面,开始亮开嗓门:诸位亲戚朋友叔子大爷听着,新郎官新娘子马上要给你们磕头,你们要松松腰包啦。
先是“开堂”,由新郎的双亲坐到椅上,新人向他俩三叩首,父母便将红包封儿递给福爹爹,福爹爹说笑着接过去放在盘里。而后,按照辈份、远近、排行的顺序,由福爹爹“大舅舅大舅母”、“二姑父二姑母”、“三姐姐三姐夫”挨个儿喊,挨个儿进来送“磕头封儿”受叩拜。拜堂过去都是要跪下磕头,现在多是鞠躬而已,但如果碰到顶真的,还是非磕不可的。有些亲友闹着玩,就十块五块甚至一元两元包一个红包,手里抓着一大把,送一个就要磕一次,故意让新郎新娘多磕头多鞠躬。新人们也乐意,一者这是必施的礼节,二者也有“好处”,亲友多的,那礼盘里堆满了红包,几千块的收入是常事。最后受拜的,是一对辈份最高关系最紧的夫妇,这叫“收堂”。“收堂”时也要“升炮”,鞭炮声中,一对新人搭着礼盘进洞房点钞票去了。
拜堂后的另一个重要程序,是男方着人弄船去女方家,将新娘的兄弟接过来作客,叫“带朝(音zhāo)”,来人称作“朝客”。带朝的一般为两人,须准备礼盒、鞭炮,礼盒上还要放上新郎的礼帽(或帽子),这帽子代表了新郎,可见郑重的程度。朝客将新娘平时所穿衣服打个包袱随船而来,先是茶点汤圆,接下来参加晚宴,过宿,次日下午打道回府。
探究“带朝客”这一习俗的内涵,首先当是男方对新娘及其家人表示出高度的尊重。这从接待的礼仪规格上可以得到印证。在婚礼晚宴上,朝客被安排在主宾位置,到场的亲朋好友如果起身敬酒的话,第一杯酒便是敬朝客。第二天的早餐和午餐,朝客照样作为上宾受到热情款待。在称呼上,还通常称之为“朝客老爷”。
“做朝”一俗,也是女方对男方表示出一种诚意,既结秦晋之好,便是至亲一族,虽未与嫁娘同行,却也随而陪之。晚宴的觥筹交错之中,朝客老爷与众亲友叙旧结新,寒喧交谈。上“大菜”放鞭炮的时候,朝客老爷同样下厨房包封儿,有的还要逐桌敬酒分烟打招呼。亲情友情在这你来我往的喜庆热浪中不断升腾。
当然,不能排除少数朝客带有这种潜意识:我方之人有山有势有头有面,你等不可轻视怠慢,更不可另眼看待。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长专制的时代很有存在价值,那年头,虐待媳妇的现象并不少见。问题是到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当今年代如果朝客还带着这种观念,摆“老爷”的架势抖“老爷”的威风,那是要闹出笑话甚至闹出风险来的。
前几年小王结婚,十五六岁的小舅子作为“朝客老爷”被请上首席,开始时有吃有喝有说有笑,过了一会坐在那里不动了,脸拉长了,嘴上能挂油瓶了,后来竟干脆离席,吵着要回家。这下子乱套了,整个酒席不得不暂停下来。同行的叔父做媒的长辈都来哄他劝他,最后他道出原委,说他的那双筷子一长一短,这是“太不把人当人”,真叫人哭笑不得。
这位小“老爷”是耍孩子气,可以原谅,而再大些的人,比如二三十岁的青年也这样闹的话,就是“霸气”,是缺乏理智了。我的那个庄上就有这么个人这样的故事:小伙子到新妹婿家做朝客,端起酒杯时发现酒杯上有个豁口,于是勃然怒起,一阵痛骂之后再将酒桌掀翻,闹得个不欢而散。
还有更严重的。二十多年前,我们村一位姓吴的人家娶媳妇办喜事,几位朝客带来坐下喝茶吃圆子。吃圆子是要蘸糖的,跑忙的忙中出错,把细盐当作白糖放在桌上。朝客老爷当场没吭声,第二天回家,将这事向父母诉说一番,并认为这是有意做作,要“拿盐腌我家”。这还得了!次日,娘家装了一船人前来兴师问罪,吵骂一阵之后,要将新娘带回家去,男方一家连解释带招呼也无济于事。新郎的母亲是个老实本份之人,哪经得起这种风浪,气急之下,一头跳进门前的大河,欲寻短见,后被众人救上岸来。此事惊动了全庄人,一群大队小队干部赶来劝解,才平息了风波。
朝客是至亲,是上宾,值得悉心招待;缺少理智吹毛求疵的就变成了“老爷”,是要遭人耻笑唾骂的。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