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玠(?-1266)字义夫,南宋末将领,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人。他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作幕僚,以功补进副尉一职。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以来,他屡与蒙古军战,有功,升淮东制置副使。淳祐元年(1242年)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换句话说,余玠就是西南地区的最高军事首脑。1266年,耗尽元气的余玠在云顶石城破城之后服毒殉国。这是后话。
元代学者姚燧在《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有记述道:“宋臣余玠议弃平土,即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钓鱼、青居、苦竹筑垒,移成都、蓬、阆、洋、夔、合、顺庆、隆庆八府州治其上,号为八柱,不战而自守矣。”
踏着崎岖的石梯走上云顶石城,放眼一看,这石城因山为势,利用天然峭壁作为城垣,城垣中断处则以条石扣榫,丁字形堆砌筑墙相连。城垣处在缓坡地带时,则加筑“一字墙”以防入侵者接近。山下是一片荆棘丛生、绿树茂盛的连绵山峦。山峦下,则是形如玉带、苍翠欲滴的沱江。
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介绍,宋蒙战争后期,一路节节败退、力量式微的宋军无力和长于野战的蒙古军硬拼,只好打山地战和对方死磕。于是,成都府、潼川府大部分都迁移至云顶山上,山上驻军最多时竟有9000人。巍巍石城,戈剑如林,旌旗猎猎,呼声震天,退无可退的守军同仇敌忾,决心与石城共存亡。
那天下午,瑟瑟山风中,我踏着满地的落叶茅草,在山林走了几个小时,力求寻访到每一处古战场遗址。这古石城布局十分机巧,它利用四处天然的峭壁作为对付敌人的城垣,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1公里,8座城门均构筑在悬崖陡坎之处,缓坡地带则加筑“一字墙”以防敌军接近。城墙上,设有多处城堞和炮台。现完整保存的遗址有北城门、长宁门及其他古建筑约5000平方米。
其中北城门,是最让蒙古军大吃苦头的坚硬堡垒。它位于云顶城的北端,扼守一条由北面陆路上山的狭窄通道,是蒙军首选的进攻方向。城门由无数长条石砌成,门洞高2.5米,宽2.2米,为3道券拱,两进板门,更是易守难攻。
另外,不得不提到与云顶石城夹江对峙的炮台山。我是在另一时候去的炮台山。它海拔844米,因清代咸丰年间曾挖出一尊铜炮而得名。炮台山两边有两尖峰对峙,像一只飞跃而下的雄鹰护卫此山,山形奇特陡峭。当年,蒙古军猛攻云顶山的时候,沱江对岸的炮台山隔空相助,互为犄角,有效实施对蒙军的“空中打击”,配合得相当默契。这也是令蒙古军首尾难顾、弃尸无数的重要原因。
金堂县文史资料记载,南宋末年,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军,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运筹帷幄,他安排部将孔仙、萧世显等率兵8000余人,募捐千金,又招募在川的所有南宋残兵驻守巍巍云顶山,参加川西保卫战。
1251年秋,蒙军大将旭烈兀率3万铁骑直扑云顶山。蒙军先是在山下的沱江边安营扎寨,次日派人上山传话,要宋军投降。宋军知道,这些从北方杀来的游牧军队素有“屠绝”恶习,他们每战胜一座城市或部落,即便对方缴械已降,也常把他们杀光屠绝。众将士杀了来使,决心死战到底。
这年11月初的一天凌晨,旭烈兀派出500多名蒙军爬到半山试探性进攻。宋军在孔仙等人的部署下,拨出3000人守在山旮旯里,其余4000多人藏在草树掩映的地洞和壕沟里,等蒙军攻到北城门正要搭云梯时,宋军突然火炮齐发,弓弩猛射,滚石擂木暴雨般倾泻下来。攻山蒙军防不胜防,霎时成了“刺猬”,丢下300多具尸体嗷嗷逃跑了。
3天后的一个夜晚,120名蒙军死士每人背着一捆泼了油的干草,借着月色悄悄摸上山,他们想在西门城垛下放火突袭。宋军早已听到动静,他们瞅准时机,突然发力,朝负草的蒙军猛放火箭。蒙军还没搞清怎么回事,就全身上下被点燃,一个个变成火人,哀嚎滚地。很快,被烧死的士兵堆满山谷,场面十分悲怆。
次日,旭烈兀站在浩荡沱江边,透过丛林,仰望半山腰横七竖八躺着的士兵遗骸,长叹一声。他一时找不出拿下云顶山的办法。
以后数年间,蒙军打打停停,又先后上百次进攻石城,各种手段用遍,还使用令人毛骨悚然的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射击时会产生强烈的毒烟)、火油等。但他们每次进攻,都被宋军阻击在危岩下,照例又留下一堆堆尸体。
1266年春,蒙军得到援兵后再次进攻。此时,由于蒙军用远炮摧毁了山上的屯田,加之石城早已断粮,守军只好靠采蒿和面作饼,吃不饱,又开始杀军马。军马杀光了,就吃草根和树皮。
生死关头,防守石城南门的副统制姚世安扛不住了,他趁着月色溜下山去,降了蒙军。三天后,姚世安凭借熟悉地形,带蒙军敢死队摸上山来,猛烈进攻。残存的宋军从清晨激战一整天,陷入被动。战至黄昏,剩下的350名宋军全部阵亡。余玠自己也服毒自尽。云顶石城首次陷落。
四川文史资料介绍,15年间,仅蒙军在云顶山就伤亡2万多人。这在蒙军一路向南攻城略地的战事中,是极为少见的。
两年后,金堂县及成都平原的民众,不堪忍受蒙古贵族的血腥屠杀和残酷蹂躏,多次配合残存的南宋军队夺回了云顶城,并据险防守,多次和蒙古军展开拉锯战。1268年夏天,云顶城再次被蒙军攻占,所有守军壮烈牺牲。
又过了三四年,大约在1271年前后,在川的南宋军队为收复云顶城作最后一搏,他们以上万精兵奇袭云顶山。此役结果,史书未作记载。但史家推断,上万名南宋将士应该是全军覆灭了。他们也是成都一带为了南宋王朝做最后血战的捐躯者。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