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狮溪高腔大山歌从形成到现在,已经历1000多年历史。在10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中,狮溪高腔大山歌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表演体系,主要体现为“男女老少齐上阵、吹拉弹唱共争鸣”,整个演出时而铿锵有力,时而意气昂扬,时而寓庄于谐,时而意义深远,可谓精彩纷呈、魅力无穷。
狮溪高腔大山歌在漫长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曲牌调式,主要有长调高腔和短调高腔,长调高腔多为单工部曲式,短调高腔多为一部曲式,演唱内容表现男女爱情居多,将男青年对女青年的爱慕与追究,以及青年男女们的恩爱故事淋漓尽致地融进歌声中。如”斑鸠飞得尾巴圆,一翅飞到绿豆田。好块绿豆不得吃,好个情妹不得连“。又如现在狮溪一代流行的大山歌《白岩高点晒花鞋》,讲述的就是一个姑娘在白岩上晒了一双花鞋,山下的小伙子就以姑娘晒鞋为题,向姑娘唱了一支爱慕的山歌。
除了表达爱情外,农村生活、劳动、村民内心世界和地域风情也被搬进了狮溪高腔大山歌的舞台,生动地表现了山民们的内心世界和生产生活场景,歌曲的来源也主要为农民在生活劳动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由于文化特征的多元性,狮溪高腔大山歌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研究方面极具学术价值,2007年被列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靠口口相传的狮溪高腔大山歌,没有文字记载,再加上受现代音乐的冲击,以及当地大批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分散各地,使其大山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今,会唱山歌者寥寥无几,且都在60岁以上,狮溪高腔大山歌这一贵州非物质文化瑰宝面临“自然消亡”的危险。
为了抢救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瑰宝,近年来,由桐梓县委宣传部牵头,狮溪、水坝塘等乡镇党委、政府把收集、整理民俗民间传统文化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山歌采集人员广泛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收集整理山歌歌词和创作素材。
山歌收集者跋山涉水,在山村的屋檐下,收录情哥情妹对唱情歌;在寂静空旷的山林里,收集劳动小调;在春暖花开的田间地头,创作反映农民劳动的山歌。到目前,共采集到具有地方特色原生态山歌唱词70余首,山歌50余首,对传承和保护民间民俗文化有重要价值。
为了培养更多的歌者,水坝塘镇还将大山歌传唱列入地方教程计划,纳入音乐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山歌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村寨、进党支部活动,把全镇4所片区完小和复兴中学划分为5个片区,每片选派2名山歌“歌师”深入学校教授山歌理论、唱词、曲调收集和山歌传唱等知识,并在重要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山歌比赛,并通过学校广播系统,利用课间休息或课余时间播放山歌录音,让学生在浓厚的山歌氛围中感受地方文化,也为抢救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瑰宝培养了一大批继承者和传承人。
水坝塘镇还坚持走出去战略,组织山歌演唱者多次参加省市歌唱大赛,让山歌走出狮溪、走出桐梓,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据了解:桐梓着力将狮溪高腔大山歌打造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一原生态文化瑰宝在全国传承、传唱。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