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白沙茅龙笔起源于明代,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创始人是明代理学家、诗人、书法家陈白沙先生(陈献章)。它是用茅草制造的江门特产。
江门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南临南海,毗邻港澳,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
白沙茅龙笔是以新会圭峰茅草为主要材料,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典范,是以植物纤维创新制笔的杰出代表。
由于茅龙笔的创制,开创了茅龙书法艺术,震撼了书法界。用茅龙笔书写的书法,由于没有笔锋,笔划中留有空隙,形成其它书法难有的“飞白”,笔画顿挫、拙重,别具一格,“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树立了岭南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沙先生的“茅龙书”“奇气千万丈”,留下“茅龙经典”20多件,其代表作《慈元庙碑》、《种蓖麻诗卷》等都是精品中之精品,国家珍贵文物。白沙茅龙笔古朴雅致,笔锋修长,极富弹性;笔触苍涩,牵丝飞白相得益彰,宜于行草书体,亦可勾勒山水书画,麦华三、关山月等书画家的一部分作品都借助于它创制出来。不但本乡本土书画家喜爱,而且受到海外朋友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
茅龙笔做工考究,既豪华高雅,又古朴大方,极富自然美感。书写刚劲有力,气势豪放。其书法形成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创出千古传承的艺术之美。茅龙笔及其书画作品成为民间收藏佳品。
“茅龙笔”的记载,最早见于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茅笔”条载:“白沙喜用茅笔,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扑野之致。白沙当称为茅君……又称为茅龙。”因此,茅龙笔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大儒陈白沙(陈献章)。
茅龙笔的创制源于有史以来广东唯一入祀孔庙的明代理学家、诗人、书法家陈白沙先生。据《白沙子研究》中记载“陈白沙早年作书皆用毛笔……其后,以居乡买笔不易,即就地取材,束茅代之。此或亦因用笔多而自制应用较为经济之故。”陈白沙采摘圭峰茅草研制成笔,美名茅龙笔,并取了个拟人化的名字“茅君”。他诗中有“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长揖谢茅君,安静以待终”(《病中写怀寄李九渊》)、“茅君飞出右军窝”(《答蒋方伯》)之句。《新会乡土志》记述:“茅笔用茅制成,创于明陈献章,书法遒劲,今犹有沿用者”。道光庚子年新会县志记有:“明陈献章自作茅龙笔,书诗神往气自随。”
茅龙笔由创制到生产、推广、发展这一过程经过了几个重要时期。首先,由于书写材料的革新——茅龙笔的创制,开创了茅龙书法艺术,振动了书法界,影响至今。白沙先生的“茅龙书”“奇气千万丈”,留下来的茅龙书法作品20多件,都堪称“茅龙经典”,其代表作《慈元庙碑》(石刻行书)共600多字,巧拙并用,刚柔相衬,流利与丰腴互陈,被誉为“岭南第一碑”。茅龙草书——《种蓖麻诗卷》是“精品中之精品,国家一级文物”(朱万章)。“天下人得其片纸只字藏以为家宝”。
茅龙书法“独树一帜”(《广东新语》),学习、效仿者甚众,有力地推动了茅龙笔的流传、生产、发展。自茅龙笔由白沙先生创制以后,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城一带逐渐开始生产。
清康熙(1662——1722年)有专制茅龙笔的店铺,至清末制造工艺仍有保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新会乡土誌》记载“白茅,生于山坑中,明陈献章采以制笔,今犹效之。”当时就有“捷元斋笔庄”生产的“先贤白沙茅龙笔”。200年后迁往香港为“捷元笔庄”。
茅龙笔生产在清代未抗战前得到发展,生产具有一定规模,笔市兴旺繁荣,当时有茅龙笔的专业户一条街,新会区今惠民路就称“做笔街”或“笔街”,当时较著名的有蓬江区的登元阁、会元阁,新会城的文香阁。其规模较大的会元阁除制造销售茅龙笔外,还有印刷、文具产品。造出的茅龙笔质量优良、美观、实用。
随着茅龙笔的大量生产,茅龙笔对国内外的书法影响日益彰显。茅龙笔及茅龙书法在全国乃至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都得到广泛的流传、推崇,饮誉全球。1978年日本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时,特别提及“白沙茅龙笔”,要求购买。去年3月马来西亚书法协会秘书长李汝强专程到市区陈白沙纪念馆寻访茅龙笔制作传人,他说:“陈白沙先生创立的茅龙笔及其书法艺术,是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
抗日战争期间,连年战火,民不聊生,百业俱废,制笔业更是凋零,茅龙笔生产几乎全部停顿。
建国后,茅龙笔生产一度中断,至“文革”后得以恢复。近30年来,江门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民间手工技艺,1978年新会工艺美术厂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民间访寻挖掘传人师傅,成立茅龙笔试制组,研制茅龙笔。遵照江门市政府关于“陈白沙茅龙笔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要好好承传下去”和“陈白沙茅龙笔要保护好,与陈白沙纪念馆共同管理”的指示精神,加大宣传力度,举办茅龙书法艺术展览,推动茅龙笔生产。
二十一世纪以后,茅龙笔生产恢复起来,目前已有4家生产茅龙笔。在茅龙笔的基础上,还创新发展研制茅龙国画用笔。2003年9月广东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览会上,张瑞亨的《茅龙笔9枝套装》含《碑文》获优秀奖。2006年6月作为五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茅龙笔参加广东省文化遗产成果展览,并被省博物馆收藏。张瑞亨生产的茅龙笔、茅龙国画笔已批量生产,出口日本。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