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服指丧礼中亲属们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而穿着的各种服饰,晚辈为长者服丧穿用的丧服称孝服。由于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丧服的颜色有所不同。正如法国作家拉伯雷所说,大部分国家的丧服颜色通常为黑色,这是因为许多国家都以黑色表示悲哀,以白色表示喜悦和快乐。比如在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习俗中,寡妇一身黑衣,居丧期后半年加穿白、灰、紫或淡紫色服装(称半丧服)。新娘身穿洁白的婚服。除了西方国家以外,即使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其风俗亦是以白色为结婚之吉服,黑色为丧服。对于日本人而言,白色是纯洁无瑕的处女象征。因此,日本人称新娘和式嫁衣为“白无垢”。时至今日,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为了突显出嫁新娘的洁白风采,出席婚礼的女性仍忌穿纯白色的和服或裙装。天皇及其父或母辞世时,则称“谅暗”。在此期间,天皇(或下届天皇)以下之宫内所有人员,一律穿接近于黑色的“钝色”丧服,并且不只限于衣裳,其束带、冠等也均换成黑灰色。
中国古代服色的起源很早。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能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到了周代,民间已有专门的染匠从事丝帛染色。《尚书·益稷》记载:“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 周代的宫廷手工作坊中亦设有专职官吏“染人”,“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周礼·天官》云:“染人染丝帛。”中国古代曾出现过黑色丧服的事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絰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视明、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从周代开始,中国丧服开始使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都是白色,并有五服制度。即按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在丧礼中不仅要求丧服是白色,而且不能穿黑色的衣服,也不能戴黑色的帽子,称“羔裘玄冠不以吊”(《论语·乡党》)。“羔裘”是黑羊皮,毛皮向外。朱熹注曰:“丧主素,吉主玄。”(《四书章句集注》)五服制度至今已不多见,但丧服颜色以白色为主却已成定制。即使到了清代,寡妇虽然穿黑色的裙子,然而在丧礼上仍需要着白色的丧服。整体观之,中国人主要以白色为丧服之颜色。中国人的丧服“尚白”,自有其传统文化和人们心理意识的根据。
为何中国从周朝开始丧服就使用白色?
首先,“白色”在中国的象征意义,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约定俗成的。不同文化之间的颜色象征意义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文化现象。色彩,无论是艺术色彩还是语言色彩,它的象征性和寓意,都能反映一定的民族文化心态。中国文化的颜色象征,建立在中国早期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因此,颜色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倾向。
我们的祖先因为弱小、无力,无法抗拒凶恶猛兽的攻击,在白昼下,他们暴露无遗,面临着随时成为猛兽美食的危险,因而对白色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恐惧感。同时,我们的祖先还观察到“月到中秋分外明”,因此将中秋之月的“银白色”与肃杀的秋季连在一起,于是,白色在中国文化里就成了一种颜色禁忌。这从中国的“五时衣”中也可以找到根据。《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五时衣”将服饰定为五色,天子在一年中的不同时节分别穿着五种不同的颜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志》说的“迎气五郊,各如其色”,对应祈祥五方大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五时衣”的颜色为: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白色对应秋季,是一种大自然的杀气时节,所以丧服之白色,既是一种复古、忆祖的祭服服色,同时也是吊丧死者的凶煞服色。从隋唐到宋代,皇帝命百官也穿着“五时衣”服饰“迎气五郊”。《宋书·百官志上》记载,“乃出天子所服五时衣,以赐尚书令朴”。
到明、清时期,“五时衣”已逐渐流行于民间,尤其江南,盛行此风俗。而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象征意义,少了一些神秘,其文化中的白色象征意义主要来自白色本身,如新下的雪、新鲜牛奶及百合花,都令人陶醉。因此,在西方,白色高雅纯洁,它象征着纯真无邪、正直、诚实、高尚、廉洁和幸运;而黑色则是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色,它象征着死亡、凶兆、灾难,被西方人所厌恶。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