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闽南“起厝、入厝”习俗(3)

假情意2024-08-03

三、入厝后

围炉。入厝后宜开炉火,煮汤圆、桂圆糯米粥或甜茶讨吉利。请亲朋好友到家中聚聚,人多热闹可为新家增添几许人气,必备要件是要准备好一个小火炉,摆在桌子底下,有发财的吉祥意味。小火炉形状需类似聚宝盆,不用太大,在一般的五金行都可购得,摆在餐桌底下正中央,并在炉上摆一块木炭,若能燃烧最好,如果不能燃烧也无所谓,只要在炉上摆木炭就行了。

当天中午或晚上(有的在第四天),房主一家设席宴请酬酢,谓之“贺房”,宴席上杯盘汤匙酒杯碰击愈响愈大声越好。大户人家也演戏酬神,亲友来此祝贺,主人引亲友参观新居各种设施,然后观看戏曲演出,当晚设宴招待亲友,宾主尽欢。正所谓一敬神二敬人,人神同乐,其乐融融。

后记

随着经济的发展,泉州人的许多民俗删减了很多不合时宜的环节,也加入了许多时代的元素。整个民俗也更加人性化,比如在深夜敬天公的时候,经常要燃放大量的鞭炮礼花,动静很大。为了不影响邻居的休息,也有很多人改在白天举行。同时,这些民俗的流程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家人亲友要密切配合,在不断的互动中加深了彼此的感情。衷心希望这些民俗永远传承下去,不为历史所遗忘。

闽南语中建房称之为“起厝”,搬入新家则称为“入厝”。对闽南人来说,“起厝”等同于“建业”,是不可疏忽的大事,而“入厝”在闽南人看来,将会与之后一家人的运势息息相关,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闽南“起厝”、“入厝”时候,有着许多有趣的讲究与习俗。本期的《炼仙打嘴鼓》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石狮的乡村,了解闽南人如何“起厝”与“入厝”。

闽南起大厝 古今相映照

旧时起大厝,揭时敬土地

“闽南起厝有‘动土’、‘上梁’之说,房屋的朝向方位选择也很重要。”家住祥芝的蔡老先生介绍说,闽南一带流行着一种说法,“起厝看北越吃越空”,意思是朝北的房屋装不进钱财。闽南一带为沿海区域,常刮东北风,因此“起厝”多选择“坐北看南”或者“坐西看东”才不会被北风“吹空”。“起厝”时还会力求与其他房屋并排,朝向一致,避免大门对开,进出挤撞。

此外“起厝”讲究“揭时”,动土时要揭时敬土地。“家里通常都会找风水师来‘揭时’。”动土时,在宅址中间竖插土地公牌位,然后用土盅(一种竹条编成的容器)装点红土插上香放到牌位前,并准备三牲果合敬奉。此后每逢初二、十六要备果合“做牙”。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与土地公神订约,消除可能出现的冲突,祈求神明的庇佑。

闽南人旧时“起厝”除了动土之外,上梁仪式更为隆重。据蔡老介绍,上梁就意味着起厝工程即将告竣,因此马虎不得。在选定的吉日良辰里,煮“红圆子”、备三牲果合来敬土地公、“路头公”(掌管马路的神明)、“地主”,还要找属龙的男丁在梁正中挂红布、绑福袋(内装四季五谷)、画八卦、贴喜联,上梁时焚香放鞭炮,祈求安居乐业、兴旺发达。

今日起大厝,承古又创新

现在起大厝的一些习俗做法还大多沿袭旧时,只不过已经没有‘上梁’这个说法了。以前的房屋房顶是要吊梁上去的,现在已经不用‘梁’了,因此也就改‘上梁’为‘封顶’,除去了绑福袋、挂红布的习俗,只有焚香、备三牲果合祭拜神明。”动土、上梁(封顶)之时也不再宴请工人而是直接以红包的形式来表示谢意。

然而,虽然建筑材料、装修风格在不断地改变,但是不论怎么变,闽南人家宅里总会腾出那么一个地方用来供奉土地公,并将初二、十六“做牙”的习俗不断地传承延续。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