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江苏宜兴风俗习惯(5)

烨伟2023-08-21

宜兴禁忌杂俗

一、过寄

解放前,有的为融洽人际关系将子女过寄结成"寄亲",有些独子,恐其早夭,择日寄给观音大士,至成婚时须重找个"赎身"寄娘。有的因生肖"相尅",认定生肖寄娘,寄方须请好寄媒,在端午或中秋履行过寄手续,寄方须带上糕、粽、团、圆和礼品,点香烛叩见寄父母,寄父母给寄子从头到脚换新"回礼",并写寄单一张。以此为正式过寄父子关系。

在逢年过节务必"尊节",有谚语道:"寄妮亲,有来有往亲又亲,无来无往路边人。"

二、分家

民国期间,宜兴家庭一般以儿子成婚后,仍在一家生活,婆媳、妯娌有分歧、口角后,即行分家,把家中资产分若干份,应请舅父到场决定,房屋规定哥东弟西。解放后,农村一般结婚后即分家,按债务、口粮平摊,并规定父母的供养。

三、祭祀

民国时期,这些习俗在农村,渔家较盛行。解放后提倡科学,反对迷信鬼神,祭祀之风渐趋消失。80年代祭祀活动又逐渐在农村兴盛起来。

生产习俗

一、造屋

开工前请风水先生看门向,择吉日破土动工,办“开工酒”请作(工)头,上梁时(即安放第一根正梁,如今指梁全部安好),由泥工边说好话边把红绸、炮仗、糕递给梁上的木工,富家加一对金花插于正梁,将红绸绕梁,贴“上梁巧遇紫微星”,屋内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红条,泥木工说“接盘好话”、“上梁好话”,均由作头安排,接上舅家贺送的糕、粽、团、圆(谐高中团圆)开始向东、南、西、北抛散,给围观群众抢拾,放炮仗,主人付工匠“喜俸”。近年,宜兴农村楼房矗起,“抛梁”仪式有增无减,物品加糖果、面包、分币等。屋面盖好称“出水”,亲友送喜幛、“份子”,主人办酒谢客待匠,装修完毕办“进屋酒”,砌好灶头,送邻里“斋灶面”一碗,解放后,农村中造屋多为互助换工。

二、造桥合龙门

宜兴多古典石拱桥,其桥面正中一块大石背面有“腾龙”图案,故称“龙门石”,安放最后这块“龙门石”称“合龙门”。“合龙门”时须择吉时,一般在鸟叫狗吠之时,忌人影合入龙门,合好龙门,即为竣工,演“谢桥戏”一台以撒福,并勒碑于碑亭,上记募捐人名单与开支费用。解放后多为国家或集体造桥,无此等仪式。

三、生产禁忌

种田插秧忌将秧把打在人身上,车水数双忌数“4”(谐“死”),而数“活”,烧陶器点火忌女人上窑,箍桶匠新年第一笔生意忌做“锅盖”(意即财气被子盖住),而必须做桶(谐“通”,即财运亨通),砌屋忌匠人做“关木”(以迷信为内容的恶作剧),忌下首人家屋檐高过自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