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良好美德,代表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相传,中国文字是由上古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发明的,历代的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对文化都相当敬重,久而久之,古人认为应当对字纸(即写有文字的纸张)表示尊敬和爱惜。
敬惜字纸的传统至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写有字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践踏,糊窗封坛或与其他废物混杂,必须放入字纸篓,专门收集后焚烧成“字灰”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便开坛祭祭仓颉,将字灰送入流水归至大江大海,称为“送字灰”或“送字纸”,因此相应出现了焚烧字纸的“惜字塔”。有些地方还组织有“惜字会”(或文昌会),人们自愿义务收集字纸旧书加以焚化,并劝人敬惜字纸。也有的由地方政府、大户人家或祠庙宫观出资雇专人收集。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劝人敬惜字纸的劝善书,大多称为《惜字律》,如《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
惜字塔亦称惜字楼、焚字库、字库、敬圣亭、圣迹亭等。有些塔龛中还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与吉祥图案。它通常建造于场镇街口或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有些大户人家,亦在自家院内建有惜字塔。
在隆回岩口,有一座长满青苔的古塔。古塔,阅尽人间百年沧桑,任凭风云变幻,依然静静地矗立在九龙山下岩水河畔,在现代建筑如春笋拔起的环境里,凸显出一道古朴、典雅的风景。
古塔称为“惜字塔”,又叫“圣塔”,位于隆回岩口镇九龙山下河边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坐东朝西,高十二米,为三层楼阁式砖石结构。第一层为四方形,正面嵌石碑,中心开炉口,上方楷书阴刻“惜字塔”三字,两则刻有对联“珍重闻司籍;搜罗小拾遗”。南北塔壁上各嵌石碑一块,碑文依稀可辨。记叙修建惜字塔的目的意义,告诫后人“读书当因敬字而惜字”。第二层为八方形,叠涩式石檐,塑飞禽走兽。八方设窗台,四虚四实,虚实相间,其中四面实窗内塑有佛像,两侧雕双龙抢宝,形态逼真。第三层为六方形,均开有实窗,窗内塑有佛像,端庄肃穆,栩栩如生。塔顶砖砌如意斗拱,塑有麒麟,六方檐角吊饰风铃,微风吹动,清脆悦耳。塔身结构严谨,造型古朴,雕刻细致,为岩口一景。古塔而今被政府列为保护文物。古塔不算巍峨,只有十二米高,但仅凭“惜字”两字,就令人敬畏,令人感受到古塔文化的深度与厚重。
岩口人,解放前的读书人稀少,大多是农夫樵子,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可老家岩口却是十分敬重读书人,读书人又把纸张看得很珍贵,尤其是把写了墨字的纸张看得十分神圣,烧掉字纸是一种风俗,故而有了一座惜字塔。
解放前,岩口镇的学校只有一两所,而且没有初中部,岩口的读书人是凤毛麟角的殷实人家子女,大多数的岩口人是无钱读书,祖祖辈辈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然而,没有学校,没有钱读书,绝不是不崇尚文化,而是更加崇尚文化。岩口有句古训:“盘箕晒谷,教子读书”。反映出岩口人在勤劳耕耘田地的同时,崇尚文化之风盛行。
岩口河边村的惜字塔,经历了百年风雨没有倒塌是一种庆幸。遗憾的是贫穷的古代没有多少字纸可烧,当今现代更没有文化人去那里烧字纸。惜字塔,只是岩口人对文化敬重的传统理念的一种表白罢了。然而,岩口的惜字塔却给了后人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走向文明的昭示。而今,岩口有了两所中学,每年高考都有岩口学子走上大学,甚至岩口出了一些名扬国内外的文化名人,文化人不再是陌生的名词。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
鱼的价格有高有低,并且鱼也遵从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越是难以捕捞到的鱼,越是名贵,很多人对于名贵的鱼都非常地向往,或是吃,或是把它们当作宠物养,知道能满足自己地需求就很满足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名贵地...
图瓦卢传统用餐方式乃保留原始的手抓法,不使用刀餐汤匙等餐具,客人席地而坐,地上铺满林投叶编制而成的手工席子。食物放置于长桌上,取食方式类似西方的buffet,由客人自行取用。土国传统男尊女卑,并重视长...
在农村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母鸡打鸣,家有不幸”。古人认为,家里养的老母鸡学着公鸡的叫法,开始打鸣时,家中就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将学公鸡打鸣的母鸡找出来,将它杀掉。古人认为鸡血辟邪...
关于九龙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宋小朝廷被元兵追迫流落至此,陆秀夫等大臣常常拥宋帝登临山岗上的巨石,眺望鲤鱼门海口,盼勤王之师。传说宋帝某日登石,见四周青山群立,便对群臣说:“八座青山,每山一龙,是...
蟒蛇节是贝宁共和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7月15日举行。贝宁共和国南部维达市的人民,自古以来崇拜蟒蛇,把他视为神灵。所以,维达市又被誉为“蛇城”。在那天,家家户户喂养蟒蛇,人们与蟒蛇同吃同住,和睦共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