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老北京兔儿爷文化

春宝郎2024-03-31

老北京兔儿爷文化

在老北京,一进入八月,街上就出现了卖兔儿爷的,他们或在街边摆摊,把大大小小的兔儿爷由低往高摆成兔儿爷山,迎来人们的关注和选购,或挑着挑儿沿着胡同叫卖,由此拉开了北京人过中秋节的序幕。

那时,做兔儿爷、卖兔儿爷的大多是京郊的农民,他们利用秋收后的闲暇,在半个月的时间里集中作出一批兔儿爷,送到城里来卖,换些零钱为老人扯几尺布,为孩子交学费,还有打灯油、打醋等日常花销。

所卖的兔儿爷不过是一般的泥塑玩具,造型简单,色彩艳丽。只是那高高翘起的双耳和明显的三瓣嘴的兔子,却要穿上戏出儿中的武生打扮,不免让人觉得滑稽。

人们对兔儿爷的喜爱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一提到老北京的民俗玩具,大家还是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兔儿爷,它几乎已经成了老北京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符号,北京人为什么这么爱兔儿爷呢?这还要从兔儿爷产生的历史说起。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月饼节、丰收节,果子节……名称之多,表明节日内容的丰富。此时正值仲秋,晴朗的夜空,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又由于此时月亮运行的轨道靠近地球,所以月亮显得又大又圆。“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企盼团圆的诉求在中国人的心中被强烈唤醒,这是几千年来农耕社会的集体向往。

老北京兔儿爷文化

以往的农耕生产,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家庭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质量。人多就意味着劳动力多,收到的农业收成也多。人丁兴旺的主题伴随中国社会几千年,在传统节日中都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到中秋之际,不仅月亮的圆大明亮勾起了团圆的诉求,而且丰收的果实也为欢度节日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中秋节不光是秋天里的最大节日,而且成为传统节日的代表之一。如今,成为法定假日的四个传统节日就有它。

月圆之夜,人们通过祭拜月神,祈求添人进口,人丁兴旺,子孙团圆,生活美满。祭月之夜,庭院里,或后花园、祠堂院中会摆上张供桌,满摆时令水果、月饼、香炉、蜡纤,背后就是一张有兔子在月宫捣药图案的“月光马儿”作为月神的体现。

月光马儿下,满族人还会放一个大的月饼,汉族人则要摆一个兔儿爷,以代表月神。

兔子本是百姓家养的动物,性情温顺,还能当孩子的宠物。兔子生育能力强,1-3个月就会下一窝,一窝可多达六七只。据统计,一只兔子在一年里可繁殖出百多只小兔。

如果说,男人为阳,那么最能代表阳刚之气的就是太阳。而女人为阴,阴柔的最典型代表为月亮,又称太阴。人们认为,兔子的超强生育能力,来自于太阴的庇护,所以兔子是太阴精神的生动体现。中秋之夜,祭拜月神更需要兔儿爷的帮忙。

然而,此时的兔子毕竟不一般,具有了某种神力,所以装扮自然要与众不同。于是,要扮成京剧中武生的打扮,金盔金甲,外裹红色战袍,下是海水江涯的装饰,脚蹬厚底靴。只是那长耳和三瓣嘴作为兔子的基本特征无法改变,所以民间戏称为“长耳定光仙”,仙人的神秘,化为了生活的世俗和风趣。在北京人的心中,兔儿爷就这样跟月神、月球、中秋和人丁兴旺的企盼密不可分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