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洛大地生育习俗中的祈子情结

麦芽糖2024-09-06

河洛大地生育习俗中的祈子情结

如今的新婚夫妇,举行婚礼后往往并不急于要小孩。

过去,人们却不这样。那时从结婚之日起,家里人(特别是男方)就盼着生孩子,尤其企盼生男孩,宗法社会强调传宗接代,结婚即为了生子,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扭转。

于是曾有笑话说,过去男人娶媳妇,专门瞅新媳妇的屁股,若是臀部大而丰满,便非常高兴,认为这样的女人不但会多生孩子,据说还是“宜男相”,能添男丁。

新娘到了婆婆家,婆婆便盯着她的肚子,希望它快点儿鼓起来。通情达理的家庭,一般在前5个月不急着去祈子,因为女人生孩子是其本能,不必着急,等等再说。但急于抱孙子的公婆,便要去庙里烧香替儿媳祈子,豫西俗称“祈娃娃”,目的是给新娘施加压力,提醒她努力奋斗,快快怀孕。

说来有趣,洛阳民间非常鼓励这种做法,各地都有“奶奶庙”、“娘娘殿”、“王母殿”,送子观音也很多,这就为祈子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但佛教道场里有这种设施,道观里面也有,庙会的某个角落也有类似的建筑。

总之,想祈子的话,不用跑远路,就近祈祷便可,方便得很。譬如洛阳的关林庙,本是祭祀关公之所在,按说关公是不管这事儿的,但是,为了方便群众祈子,关公便分派她的夫人来管理此事。在二殿东侧便有“圣母殿”,内塑关公夫人坐像一尊,由她负责这项工作。

但据悉,很多年以前,这座建筑并非“圣母殿”,而是“张侯殿”,殿内塑的是西乡侯张飞像。猛张飞只管打仗,要他为民间送子,想必送来的都是莽汉。人们来赶关林庙会,想祈子,没处寻,碰巧有一年张飞塑像被毁,便索性以武圣关公夫人像代之,易名“圣母殿”,倒也符合社会所需。

过去,人们把“男婚女嫁,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看做人生三件大事。生儿育女关系到传宗接代和家道兴衰,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繁衍子嗣。为早日实现这一愿望,人们便求助于神灵,希望早得贵子。过去科技不发达,没有“不孕不育症医院”,久婚未孕的妇女,唯一的办法就是求送子神来送子。无子嗣或盼多子多福者,常到奶奶庙求观音送子或去拴娃娃。

祈子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祈子妇女亲自去,二是由婆婆代替。祈子者来到神像面前,先烧一炷香,磕头祷告,倾诉无子之苦,表达盼子愿望,最后许诺,若能得子,就要还愿,或送金钱或送礼物,甚至是重塑金身等,五花八门,各有承诺。洛阳一般民众家中并无多少金钱,一般是抱走一个泥娃娃,生子后再奉还100个,以示感激。

若是新盖庙宇,第一批泥娃娃必是本庙提供,先做上100个,便可换来10000个,此后自然由还愿人多多奉还就是了。这样一来,庙里的泥娃娃总是很多,永远不会告罄。前几天,记者到邙山下清宫游逛,还见有成堆的泥娃娃放在那里,任人去拿。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