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店铺,店老板清早起来一打开门营业,首先拿起算盘上下甩几甩,然后拨动几下算盘珠子,再用鸡毛掸帚在柜面上掸几下,以示一天的生意开张了。若是药店老板还搬出捣药材的铁臼,用铁把手在臼里捣几遍,发生叮口当 叮口当 的响声,店铺顿时显得有声有色。
再讲手工作坊,每天一开门,工匠们有先摆弄工具的习俗。铁匠们操起铁锤在铁砧上敲几下,走近风箱呼呼拉几下;木匠们手提锤子,把刨子敲几下,拿斧头在磨上磨几下。最有趣的算铁匠,塘村荫花铁匠多,除了上面讲的开门动作外,还有大开门节目。正月是农村喜庆节日,不出十五很少有人开工干活。可铁匠们大年初二就要开工。这天清早,打开铺门放响鞭炮就生炉火。铁匠操家伙先打一个“勾扒仔”(一种用来勾灶灰的小勾锄),意为勾财进宝,脱去旧年晦气,迎来今年吉利。
过去开店门还有不少禁忌。民间传说“猫来穷,狗来富”。一打开店门,来了猫得把猫赶走,关上门,再重新开一次门,以示驱走邪气;来了狗就高兴,认为吉祥;尤其是染铺,过去土法染布只染黑色,黑狗来了,老板特,高兴,认为彩头好,今天的生意准好。
嘉禾商风古朴,牛市遗传着一种有趣的“哑交易”,即在袖筒里议牛价的风俗。买牛者在牛市转悠,相中牛后,便有一旁观的“牛经纪”(中介人)过来搭讪:“老哥,买牛呐?”于是一场“哑交易”就开始了。双方用左手拉下自己右手袖筒,然后双方右手藏在袖筒内摸摸捏捏。经纪人示意买牛者出价,买牛者捏住经纪人的某个指头还价,经纪人不同意,又捏买牛者的指头示意加码。这样一来几往,议下初价。牛经纪有了底后,用同样的方式和卖牛人打哑谜。牛经纪人穿梭于买卖双方之间,最后双方满意成交,经纪人从两人手上讨得中介钱,高兴离去。
这就是盛行于牛市中的“哑交易”,交易过程三方不讲半句话,连围观的人也不作声,交易就在袖筒里摸捏着做成了。原来这手指代表的数字在民间早已约定俗成。拇指代表1,加食指是2,再加中指是3,加无名指是4,五指抓拢就是5,伸拇指和小指是6,食指弯钩是7……有了这些暗号,即便“暗箱操作”也不会产生误会。这种交易简便易行,利于各方讨价还价,没有文化也行,经纪人可以两边讨好,促成交易。
嘉禾狮舞,历史悠久。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嘉禾舞狮有毛狮、神狮两种。每逢春节,舞狮均在正月初一到十五进行活动。
毛狮又名瑞狮,体型较小,狮头用粗纸蒙在泥模上制成,然后上彩、涂油,插上野鸡毛,头大如斗,狮身蒙花布,单人戏耍。舞狮时,由一至四人头戴猴子面具,上身穿红兜肚,诱狮、戏狮,所以又叫“耍猴头”。舞狮时,狮与猴头在一张方桌上,跳跃、跌扑、翻滚、追逐、变换各种形态,诙谐风趣,舞狮是以锣鼓为主的打击乐伴奏(无音乐曲牌),气氛热烈。舞狮完毕,还表演武术,舞刀枪、耍棍棒、跳桌子,最后舞狮队与观众互提“四句”结束。“四句”均为恭贺吉利之词。
最能体现嘉禾狮舞特色的是—舞神狮。
神狮头用坚硬的木质雕凿,重达十来斤,狮嘴张合灵活,狮身用三丈黄布缝制而成,狮尾为彩色丝绒,系有铜铃,神狮由两人舞动,舞动时有锣鼓唢呐曲牌伴奏,还夹着脆亮的马头哨声。舞狮队伍一般十五、六人,其中耍狮两人,牵狮一人,乐队六人,举灯牌一人或二人,舞刀、枪、棍、棒的若干人,他们都是多面手,表演时两名武士打扮的后生,胸穿红色兜肚、脚扎绑带在黄布狮身内,随着乐队伴奏的旋律,翻滚表演各种形态动作,有作揖、问好、洗脸、打滚、捉虱子、做桌子、做谷桶、做龙船、做风帆、变鸟、变乌龟、做滚地龙共20多种套路。动作粗犷、刚劲有力,每次动作或造型完毕,狮即站立。舞者舞动狮头,发出“嗑嗑”之声,舞动狮尾,铃声“叮铛”,配上激昂的锣鼓和唢呐吹奏的雄浑高扬的舞狮曲牌,整个舞狮表演威武雄壮,故神狮还有“武狮”之称。
神狮还有一个主要的表演形式——牵狮。它是舞狮最后一个也是最有特色的表演节目。首先,由一戴面具的老者(丑行打扮),左手持棍棒、右手拿蒲扇,踩着锣鼓点悠扬上场。他用滑稽风趣的表演和四句念白引起观众答话,博得哄堂大笑。
天不平来地不平,一跌跌倒我老人。
老人出来不为别事,专为自己抱不平。
观众(或乐队)答:“也是为众人抱不平啰。走!”老者:“走,不在这里歇!”这时老者用蒲扇敲打棍棒,然后跨过棍棒,转体再换说风趣的念白,继续前面的表演,反复多次后退场。紧接着神狮合着锣鼓节奏活跃上场。在场上跳、扑、跃、滚,然后打瞌睡。此时,老者复出,惊醒神狮,老者与神狮搏斗,狮子被老者降服。老者骑上狮背,掏出长帕,系住狮嘴里的横轴,翻身下背,牵着神狮,合着音乐,边走边表演边唱。唱词多为本地风光和风土人情趣事,均系吉利之词。
耍神狮还与武术表现相结合。舞狮后,接着是一场武术表演。表演者光裸上身,或胸挂绣花肚兜,腰系黑巾、脚扎绑带,雄气十足地登场表演。表演内容有拳术、叠罗汉、耍刀、棍叉、剑、飞钯等,尤以舞刀叉惊险动人,舞者将一柄锋利的三股叉(又名虎叉)玩于股掌之中,将叉抛向空中翻一跟斗,单手握住虎叉中间一根,称“接叉心”。观众为之惊叹不已,报以热烈掌声。每个节目演毕,演员前脚跨出一步,双足微蹲,两手抱拳,左右摆动,向观众表示谢意。紧接着表演者有人与观众互提“四句”,均为互相祝贺吉利之词。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