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黄山地区婚礼习俗

漫无止境2023-08-18

黄山地区婚礼习俗

封建社会男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注重礼仪。清嘉庆《太平县志》戴:婚娶有六礼,即传庚、问名、过聘、送节、请期、亲迎。清末民初嫁娶程序大致如下:

议婚。

男方选定欲娶的女方,央媒人作伐,向女家提亲,双方不相识者,事先相互察看,名曰“察亲”。双方同意后,男家索取该女子生辰八字、属相,请算命先生推算,若无冲克,则遣媒人去女家商议定聘事宜。

文定。

俗称“定事”。双方确定联姻后,男家备办金银首饰、衣料、礼金、化妆品、糕点等,选吉日,具名帖送往女家。女家受礼后,复以名帖及女儿亲制刺绣品回赠,以作为定亲的依据。

纳聘。

俗称“下茶”。古谓茶不移植,喻婚定不移。男家备聘金、首饰、衣料、蛋肉、喜饼或糖糕等送至女家,女家回赠铜制庚帖或龙凤帖,鞋帽、刺绣品之类。

请期。

俗称“送日子”。男家选定迎聚吉日,用红帖写上,送至女家,并送上礼品、礼金。双方必须当年无丧事,无嫁娶方可。有的在“下茶”时同时送上迎娶日期,称“茶上带日”。

辞堂、搬全嫁。

男家在婚前一二日将新妇的结婚礼服、鞋袜等和女家宴宾所需酒、肉、鱼、蛋等食品、鞭炮、红烛及满目、满年所需糯米,派人挑送至女家。再将女家所备的嫁奁搬回,称“搬全嫁”。是日,女家举行加笄礼。首先请福旺妇以五色绒线夹去新妇脸上毫毛,叫“开面”。并将发式改辫为髻,梳成少妇发式,叫“上头”。然后穿戴礼服,由父带领,先拜祖先,再向父母、长辈参拜,称“辞堂”。为减少挑运麻烦,女家宴宾物品,男方也可折钱币送上,称“出门福”;满月、满年糯米等折钱币称“利市”。

亲迎。

结婚之日,男家请本族有声望长辈二人持新郎名帖数份,备花轿、旗锣、灯笼、鼓乐去女家迎亲。轿至门前,为增加热闹气氛,女家有意阻拦,不让进门,并索取糖酒、爆竹、红包之类,俗称“争发”。男家迎亲人必须与女家亲戚长辈协商,待满足要求后,方开门燃爆竹接客,以礼相迎,热情招待。花轿停放院内,稍加休息。迎亲人及时将“喜包”俗称“花红”分赠女家厨师、仆役,以示谢意。

一切就绪后,始摆设筵席,女眷纷纷“哭嫁”,哭中有歌,都是祝福、嘱咐之词,情真意切,难舍难分。筵席结束,乐队吹请再三,始扶女登轿,贴封轿门,送至村口而别。轿至男宅,翁婿亲迎至堂厅,停放在团箕内,由二人持灯笼绕轿数周,祝以吉语后开启轿门,由发旺妇和一对童男童女搀扶新娘下轿,即与新郎举行“拜堂”礼,俗称“拜大地”。

礼毕,新娘由红烛引导,脚踏布袋(取代代相传之意),步入洞房。其时,仪式主持人用棉籽边撒边呼唱吉语,称“撒帐”。入房后,新娘除去红头巾与新郎同饮莲枣汤,盥洗梳妆后,再双双到堂前举行“拜茶”礼,依次拜见公婆、舅姑、伯叔等亲戚长辈,受拜者必须馈赠红包。当晚始,连续三夜有闹新房之俗,亲朋不分大小,尽情嘻闹,气氛极为热闹。三朝,新娘、新郎入祠、上坟拜祖,入公婆、姑嫂房,奉送双鞋和刺绣品,入厨房烧火亲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