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新屋是安徽省望江县高士镇佩山村的一个自然村,有七十多户,三百多人口。自明正德十六年(1521)建屋以来,一直流传着一种集体成年礼仪式,俗称“贺号”,一般五、六年举行一次,从未间断,至今已有四百八十多年历史。
成年礼,古称冠礼。《礼记·冠义》曰:“冠者,礼之始也。”是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标志。民间社会的成年礼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在举行婚礼的前一日,男子穿上新衣服到宗庙或家堂,叩见祖先尊长,由尊长赐以成人之字。第二种是与养育习俗相结合的成年礼。一般在男孩子长到十六岁时举行,称为“做十六岁”;有的地方“做十八岁”;也有的地方“做二十岁”。由长辈命字,亲友登门称贺,曰:“贺号”。第三种是相对独立的成年礼。在南北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称为“庆号”或“贺号”的成人仪式。
王家新屋的集体成年礼仪式当属第三种,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精心组织。集体成年礼仪式,一般在腊月进行筹备。自上一次成年礼后,五、六年时间,又一批小青年长大成人,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该举行成年礼了。于是,相约开会,就经费筹集、日程安排、具体操作等进行商议。并推选两至三人组成“号房”,负责日常工作。然后,各自请自家长辈或屋场上德高望重之人,赐以成人之字,俗称“大号”,写在红纸上,送交“号房”。由“号房”统一制成“号封”。“号封”用一张大红蜡光纸,正中用大号字书写“大号”,下方用小号字书写小名、年庚,两边配一幅对联:或为祝福之语,或阐明所取之字的意义。
二、仪式规范。集体成年礼的正式仪式于除夕的上午在祖堂举行:首先,祭拜祖先。礼毕,由屋长(过去称族长)致祝词,宣布集体成年礼仪式开始。正式仪式由喊号、张贴“号封”、众人贺号组成。由喊号人按辈分大小、相同辈分按年龄大小喊号,每喊到一人,张贴人随即将该人的“号封”张贴在墙上,众人一一上前同该人握手,称他的“大号”,其家人即向众人散发喜糖,同时在祖堂大门外燃放烟花爆竹。正式仪式结束,由参加者代表致谢词,感谢长辈们的精心呵护、教育和培养。
三、自娱自乐。转过年来,又有一系列的文娱活动。有拔河比赛、山歌对唱等节目,最隆重的是唱戏,一般要唱五、六天。这期间,亲戚朋友们都登门道贺,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王家新屋的集体成年礼仪式已延续了四百八十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这里走向社会,开始了他们的成年人生活。二00五年春节期间举行的一次集体成年礼,是王家新屋历史上规模最大,盛况空前的一次集体成年礼仪式:参加者多达五十六人,历时一个多月,仅唱戏就唱了十几天。是望江县民俗文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