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每年的春节大庙会上,游客能观赏到很多的民间绝活和非遗绝技表演,最富盛名的要数天桥绝技“耍中幡”,最夺人眼球的则是四川铜梁“火龙钢花”,此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绝活,如壮族的“上刀山”等。
“幡”本是佛教法器,为佛门八宝之一,“耍中幡”最早也是一种宗教祭祀仪式,慢慢转变成庙会“走会”的表演活动之一。“耍中幡”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名称,还有由几个动作组成一个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完整套路,如“霸王举鼎”“苏秦背剑”“太公钓鱼”“张飞骗马”等。这些动作或惊险紧张,或轻松幽默,刚柔兼备,往往使观众目瞪口呆,又能令游客捧腹大笑,最是考校眼力和体力。
重庆铜梁的“火龙钢花”则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表演过程中,温度高达1500 ℃的铁水掺杂着特制的干花被拍打至高空,“铁水流星”漫天飘舞,形成绚丽的焰火钢花,赤膊的铜梁汉子手舞一条条喷火巨龙,在“铁水流星”中翻转腾挪、奔跑腾跃,场面壮观足以撼人心魄!
南北美食年味足
到了清朝,庙会又被细分为迎神赛会和内涵型庙会,前者没有集市只为迎神,后者则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多是看热闹、观光。又因“民以食为天”,人流涌动的庙会自然而然成为各色小吃汇集的场所。
锦绣中华民俗村春节大庙会隶属内涵型庙会,是春节期间深圳最富盛名的特色小吃“集散地”。
每每大庙会期间,民俗村就会开辟美食一条街,煎、炒、烹、炸、蒸、煮、焖、烤,各种烹饪方法制作的百种冷、热、生、熟食品,色、香、味俱全,食肆之问各种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加上翻炒声叮当作响,幌匾装饰和工具食器各异,除了传统的京味小吃之外,还有源自新疆的烤羊肉串、云南的过桥米线和四川酸辣粉、西双版纳竹筒饭,乃至朝鲜烧烤、印度甩饼等,样样有“味”,游客在遍尝美食的同时,还大饱了耳福和眼福。
逛春节大庙会,却没有尝过庙会上的小吃,实在是不能算真的逛过!
别样年俗乐翻天
到了今天,庙会已经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活动,锦绣中华民俗村春节大庙会也必不可少地带上了浓郁的民俗特色。
所谓“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同样是过年,不同民族的习俗却又大不同,游客可以在春节大庙会上看到各少数民族截然不同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年俗。不看不知道,真的很奇妙!
话说明朝嘉靖年间,鄂西土司奉调沿海抗倭,在年底的一次战斗中,为防敌人乘过年偷袭,土家勇士们便提前一天过年,这一习俗沿袭至今,便是土家族“赶年”的由来,所以土家族过年要比汉族提前一天。
无独有偶,中国有独特年俗的少数民族还有很多,像藏族除夕“跳神会”,侗族过“重年”等,都非常有民族特色,平日里难得一起见到,但春节大庙会上却都有展示。游客到春节大庙会上转一圈,就能从南到北的年俗体验一个遍,过一个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