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莆仙人有做头牙、尾牙的风俗习惯。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二月二”,也称“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俗称“尾牙”。
“做牙”之说相当于地方方言里的“打牙祭”。所谓“打牙祭”,在《现代汉语词典》注解说:“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而吃一顿丰盛的饭。”在莆仙,整个正月虽有“丰盛的菜肴”,但却算不得“做牙”,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头一次。在这一天,按传统惯例,各行业主于晚上办果、酒、香烛、“贡银”以祭神福余,后请雇佣伙友工匠们聚餐,未得邀请者,就意味着被“解雇”,所以称之为头牙,也称祭牙。旧时,私塾学生要到学馆参拜先生,朝拜孔子(或文昌帝君,或三教先生),家长亦于此日送子弟入塾受教。
做尾牙为腊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故得名。尾牙这日,各行业主略备酒菜,供奉神明“土地公”(大名叫“福德正神”)亦一饱百家口福。礼毕,又在各家门口供家常便饭以祭“地基主”(房舍衔在地上的地神)。开店的、做生意的、木工、泥水匠都要敬神“做牙”,家有雇佣做工的,户主要办简便的酒席宴请做工的饱餐一顿,以借“做尾牙”犒尝和辞退雇员。被辞退的雇员在饱餐之后就得离开,算是特别“礼送”待遇。现在一般用礼品或“红包”作为谢送。
为什么会形成“做牙”习俗节呢?从时间上看,三月初二是传说中“土地公”(即“福德正神”,另有“社公”、“后土”等俗称)的生日,所以头牙主祭“土地公”。之所以主祭土地公,源于远古农耕时代。在我国,春天实际上开始于农历仲春二月,在这个月中,寒冷逐渐减弱,东南风徐徐送来暖流,树木缓缓地抽发新芽,而紧张的播种和插秧等农事活动即将开始。莆仙位于南方闽中,气温稍高,二月已可播种、插秧。
旧时农民认为农田林果收成好坏与土地神有很大关系,因此,以祈丰年、祭社神为主题的春社节也就被安排在这个月。由于中国古代又有以重日为节的习尚,所以,二月二实际上很早就被作为春社节。近世,汉族多以二月二为土地神的诞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
春社的祭祀对象原来主要是社神,社神是土地公人格化。社神不止一个,且分有待级。在古代传说中,一国有一国的社神,一邑有一邑的社神,一乡一里也有各自的小社神。社神即土地公。就其外延而言,是一个集体名词,是各地大小土地公的总称。
在莆仙民间信仰中,各乡村、各区域甚至各屋舍的地基都有各自的“土地公”,因而“土地公”的祭祀非常普遍。尤其以“商工之家”和乡村为盛,甚至“田头田尾土地公”都无所不在。
因此,人们在“土地公生日”都要办果、酒、香烛、“贡银”到田头园头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且莆仙村民雇佣木工、泥工、石工等兴建某项工程时,开工之日,备办果品酒肴祭神,燃放鞭炮,称为“动工”。而村民凡有雇请工匠做工的人家,户主于农历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备办祭品祀神,晚上办酒席请工匠“做牙”。逢年头牙、尾牙尤为隆重。酒席规格视工程规模而定,少者10道菜、多者12道菜。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