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庆,指家中的庆典活动,一般系指城乡中的寿礼、婚礼等吉庆活动。
寿礼,是人生长到一定年龄时按年龄整数过生日的习俗。山西各地,大都是高龄长者的生日为多,农村作寿,大都从六十岁开始。古称“六十花甲”,是有寿、祝寿的起点年龄。六十以后,即是七十大寿、八十大寿、九十大寿。
古人谓,人活七十古来稀,这种祝寿,是晚辈对长辈能活到高龄的庆祝,也是对长辈抚育晚辈成人的答谢,更是中国封建传统中“孝悌”的集中反映。
祝寿,在山西城乡是有一套程式的。祝寿时的来客,一般都要带上蒸制好的寿桃、寿果,和作为礼品赠送的寿帐、寿联,寿联上,常常书写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星不老、松鹤延年”。也有人送上寿画,往往画些松柏、仙鹤、寿星、仙桃之类的内容,借以祝愿老人长寿。
祝寿,山西城乡大都是设宴宴请来宾、亲朋。宴前,有些地方要举行一定的仪式,给老人拜寿。拜寿时,行磕头礼。老人端坐堂屋正中,晚辈依次叩拜,表达祝愿老人长寿的意愿。
宴席,各地情况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席面也就不同。做寿的席面,颇为丰盛,有冷有热,有素有荤,有大鱼大肉,也有素炒冷拼。寿宴时,一般都要吃“长寿面”、喝“长寿酒”。太原、晋中一带的习俗,拜寿者早来时,吃打卤大把拉面,中午为酒宴。
六十岁以下者过生日,或四十、或五十,皆不称寿,叫做生日。六十岁开始,称寿,也叫大生日。
其余小年龄的,山西城乡也有过“散”生日的习惯,每年过一次,全家团聚,合家欢欢喜喜吃一顿团圆饭。近年来,为儿童买生日礼物、生日蛋糕已成平常事,极其司空见。
婚礼,是家庆中的大礼,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自然要搞得有声有色。关于婚礼,已有专门介绍,不再重复。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