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漳浦古老民间风俗 穿灯脚(3)

赤奋若郎2023-09-01

3、湖西诒安城内的“穿灯脚”

诒安城位于湖西畲族乡西侧,与上述的东坂村、赤湖镇恰好呈三角形,全村均在一座城里,城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系曾任广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太常寺卿等职的乡缙黄性震捐建,历代聚族而居。全城平面呈锁形,正门向东,沿中轴线中建有大宗祠堂、小宗祠堂。大宗祠堂祀福建黄姓始祖黄鸿熙;小宗祠堂祀诒安城的始祖黄性震。城里的黄氏族人“穿灯脚”,就在这两座祠堂进行;而城外的黄姓人,则只到大宗,不到小宗祠堂。诒安城的灯棚,反映此地的特点。灯架呈长方形,长5米,宽3米。恰吊放于祠堂的明间之中,棚四角扎的是四个城门,尽可能与诒安城的四个城门相似,四面扎“陈三五娘”、“郭子仪拜寿”、“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戏剧故事,沿四城门下面摆吊着各式各样的小灯,以上为集体出资扎成。

有出丁(生男儿)及新婚的要各自送一“灯翁”。这种灯翁一尺长,作盘状,上扎戏剧故事一组,在穿灯脚之前送到灯棚四周摆定,谓之上灯棚。灯棚吊在正堂,在前堂的明间正脊下,还要高挂一盏龟灯,龟灯做龟状,下吊一小灯。十三日夜,穿灯脚者身扎红裙,头插麦苗,手持一根带叶的甘庶,从正门步入大厅,穿过龟灯之下,绕过走廊,走向正堂,当经过灯棚下时,陪伴的老人便念上几句吉祥征兆的话,并做一个摘花给新娘、小媳妇插于头上的手势动作;尔后从左边绕过“祖公龛”,再从灯棚下穿灯而过,依旧从正门走出,前往小宗祠堂,重复以上的活动。至半夜子时之后,又重新汇集起来,等候活动结束卸棚时刻一到,争抢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灯翁,以图吉利。

诒安城的迎神活动也是在这一夜举行的,这些有“穿灯脚”资格的新嫁娘、小媳妇们,均需举着“点仔火”(用竹筒装布灌花生油做成)。等待男人们“抬翁”来到家门前时,点燃预先准备好的火堆,让“抬翁”的队伍跳过火堆之际,以最快的速度抢得一点火种,引回家中的灶间存放,以祈生活如火旺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