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妇女崇尚插梳,不下于唐代,而且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在图像资料中看到,如江西景德镇市郊宋墓出土的女瓷俑,梳同心髻,髻上扎一条宽阔的发带,带下即横插一把大梳。京师妇女也不例外。据记载,北宋时期的京都妇女,以漆纱及金银珠翠制成发冠,冠上缀数把白角大梳,号称“冠梳”。冠梳的尺寸很大,长宽皆逾尺,以致影响乘轿和走路。
元朝以后,插梳之习渐趋式微,到明清时,差不多已被遗忘。
梳篦从出现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梳篦的形制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也显示出各时期风尚习俗的转变。
从大量资料来看,发篦的产生比梳子为晚。现存最早的发篦实物,是山西长治分水岭出土的竹篦。墓主为女性,入葬于春秋晚期。而梳子的出现,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的梳子,形制还十分简单,一般多用兽骨为之,在兽骨的一端,锉上几个尖角便算是梳齿。在梳子尚未发明以前,人们梳理头发,主要靠手指,也许受手指的启发,所以最初梳子的样式,多作五齿。
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两柄梳子,均以象牙制成。一件已残,一件完整。完整者高16.7厘米,下端开十六个细密的梳齿。梳把较高,顶端刻四个豁口,与豁口相间的是三个圆孔;梳把的中央还饰有对穿条纹组成的图案,是“8”字形。这是四千五百多年前的遗物,从这件实物上可看出,当时梳子的形制,已基本完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