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哈尼族插秧节(元阳梯田)

怀裏藏嬌2024-03-15

哈尼族插秧节 元阳梯田

哈尼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人口1253952人(1990年统计)。哈尼族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意愿,统一族名为“哈尼族”。哈尼族世代生息在巍峨苍郁的哀牢群山之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哈尼族总人口的76%,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市、州、县也有分布,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

哈尼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民族同源于古代的氏羌族群。隋唐时期,哈尼族先民与彝族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公元10世纪中叶,哀牢山区因远、思陀、溪处、落恐、维摩、强现、王弄七部哈尼族因助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有功,得到大理国段氏的分封,开始建立领主制度。在哈尼族地区,元朝设“和泥路(“和泥”一词是哈尼族从唐代到清代年间最普遍的历史名称,也是自称之一),明初改为和泥府,后来又分别设纳楼、溪处、思陀、左能、落恐等长官司,隶属临安府。哈尼族首领被任命为大小土司。清代一部分土司被改土归流,一部分地区仍保留土司制度。

近代,哈尼族进入封建社会,但各地发展不平衡。元江、墨江、镇沉等地早已进入地主经济阶段,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和江城县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阶段;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处于傣族封建领主统治之下,部分山区尚保留有原始社会残余。

元阳是哈尼族聚居的地方,著名的元阳梯田就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据《史记》记载:“滇池方三百里,沃野数千里,人们从事着水稻农耕。”以此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滇池湖畔就成功栽培了水稻,并成为云南最主要的农作物。据介绍,进入青铜器时代后,居住在元江流域一代的部族,已在河谷地带开田种植水稻。随后,哈尼族的祖先经过多次迁徙,来到了滇池湖畔,后由于强大部族的入侵,哈尼民族被迫南迁,沿途不断分支,并在滇南红河两岸居住下来,其中滞留于元江一带的“和蛮”成为元江哈尼族的先祖。

哈尼族来到元江坝子后,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和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地进行水田开垦,几乎整个元江坝子被开垦成了水田和棉花地。然而由于外族迁入,加之本民族内部分裂,哈尼族迁徙到元江西南部山区定居。那里虽然自然条件好,但面对重叠的大山,要开田种水稻就比坝区困难多了。哈尼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开田种稻的丰富经验,把一座座大山开垦成了层层的梯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