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节传说不一,有的说是纪念“牛王”,有的说是“放牛娃节”。夏至前,放牛娃自动集中以土坯为“牛王”砌一座“牛王庙”。夏至节到了,养牛户都要办酒筵,在牛王庙前祭祀牛王。祭完后,将各家酒筵集中一起,各养牛户主人和众放牛娃席地而坐,就地野餐。并送放牛娃草帽及大幅布巾。放牛娃吃饱喝足后,在山岗上挑一个大土墩插满绿树枝,系彩绳,周围堆上干柴草,以预祝丰收年的到来。
“关帝”是指三国时的关羽,是“桃园三结义”兄弟之一。皖西、皖中及淮北一带,民间常组织“关帝会”,相传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羽生日,就在这一天做“关帝会”。与会者多为乡镇手工业者、商贩和其他平民,这天焚香燃烛,向刘备、关羽、张飞三塑像礼拜。塑像前还陈列寿糕、寿桃、寿面及三牲供品。关帝会不请道士、和尚,不敲锣鼓,只在这天早、晚各烧香一次。头次为“颂德”,二次为“祝寿”,与会者自己醵资聚餐一次。
淮北一带,在六月初一这一天,许多农村家庭都要在家设坛祭祀亡灵。祭祀设在堂屋东间东北角,搭一灵棚,上缀红布条,叫“招魂幡”。传说是纪念元末刘福通所领导的红巾军在反元战争中死难的士兵和家人。
农历六月六日,古称“天贶节”,民间称“长工节”和“曝书节”。又称“重阳节”,这天的民俗活动较多。
皖西一带地方,农村家庭用澡盆晒水为小孩洗澡,说洗了后一个夏天不生痱子、疖子。
建国前,农村中地主、富农等雇长工耕种农田,在这天要殷勤款待。早晨吃油炸点心,午餐有酒有肉,并发长工澡巾,为七尺长的土布,另外,还有草帽和扇子,放假二至三天;如与长工不睦,即可辞退,也招待吃一顿有荤菜的午餐,谓之“洗腿”。
在这高温气节,阳光直射大地,在六月六这一天,群众利用太阳能曝晒棉被及衣物,晒线装图书,以防霉菌和虫蛀,谓之“晒霉”。这是一种卫生民俗。
淮北一带,许多人在这天吃炒面和红糖,忌吃汤面,祈求老天多下雨,使庄稼得丰收。
淮北灵璧一带,出嫁的女儿和侄女,要买肉孝敬年满66 岁的父母或伯、叔父母,祝愿他们延年益寿。
“六月六,猫和狗捺到河里浴”这是民谚俗语,儿童们在这一天要把猫和狗送到河里去洗澡。
农历腊月23日,是蒙古族祭祀火神的祭火节,又称“过小年”。也有些地区不在23日祭火,而在24日祭火。据传,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时代,一些部落在23日那天正遇敌人袭击而耽误了祭火,从此他们把祭火日改为24日...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