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交雨水时刻是否下雨,往往成为一年是否风调雨顺的征兆。
宋代以前,中国农业甚至整个经济重心一直在中国北部的黄河流域。宋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南部中国的稻作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主体。由宋至元再历经明清,客家近千年地传承着宋代特色的稻作文化习俗,雨水节爆糯谷花“占稻色”便是其中之一。
元代娄元礼《田家五行》记载了当时华南稻作地区“占稻色”的习俗:“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谓之孛罗花,占稻色。”“孛罗”即“孛娄”,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提到:“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范成大《吴中节物诗》中也有“拈粉团栾意,熬稃腷膊声”一句,诗人自注云:“炒糯谷以卜,俗名孛罗,北人号糯米花。”
自宋代开始,吴、越民间便有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卜谷”的习俗,将糯谷放到锅中爆炒,以谷米爆白多者为吉。
客家人雨水节“占稻色”与吴越民间正月十四“卜谷”,具有同样的民俗意义,甚至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形态。正月十四正值雨水节前后,时间上差距不是太远;爆谷所用材料、爆谷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歉,即预测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而“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年稻获的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是年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赣南寻乌客家还在雨水节前后的正月十六、十七日晚上,以晴、雨来占卜是年早稻的丰歉。谚云:“雨打残灯碗,早禾一把杆;雨打上元宵,早禾压断腰。”就是说,如果交雨水节时刻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则是年早稻一定丰收在望;如果在正月十六、十七交雨水并且下雨,则那一年的早稻收成一定很低,只见稻草(禾秆),不见稻穗。
后来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在大多数地方开始渐渐淡化,因此演变成年底爆米花作煎堆馅习俗。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
爆米花即“炮谷”,赣南客家多称之为“米炮”,现在已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一种应节食物。这其中“花”与“发”语音相似,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玉帝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