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习俗中惊蛰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按照数千年的农事经验,惊蛰之后,渐有春雷,这也预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人们开始了一年的忙碌,也寄托了人们对一年好收成的希望。因此,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们写下了很多关于惊蛰的优美诗句。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这是宋代诗人仇远的诗《惊蛰日雷》,“坤宫”指西南方,“蛰户”指虫子冬眠的洞穴。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惊蛰之后雨骤风急、电闪雷鸣以及草木萌发、春回大地的景象。这首诗也成为描述惊蛰的经典诗歌之一。
不过,关于这个节气的名称,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在汉景帝以前的文献中,出现的有关惊蛰词语都是“启蛰”。如《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左传·桓公五年》云:“凡祀,启蛰而郊”。
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成书于战国时期、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
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汉文帝刘恒驾崩,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也是西汉的第六代皇帝,因其名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南宋官员、经史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说:“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在汉朝景帝之前,二十四节气中的“启蛰”是排在“雨水”前面的,改“惊蛰”后,人们又把它同“雨水”调换了位置,同样,“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才形成今天的顺序。
进入唐代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非国语·不藉》中写道:“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但由于不习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我国古代惊蛰有三种物候特征,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这描述的就是惊蛰时节,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自然现象,此时,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现代诗人吴藕汀在《惊蛰》诗中说:“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农谚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惊蛰节气在农事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一诗中说:“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诗中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妁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自惊蛰之日起,农民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起来,结果到头来却家无隔夜粮,韦应物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俸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这个时节,农谚云:“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此时,华北的冬小麦返青生长,江南的油菜已开花,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此时气温回升较快,农田灌溉、保墒很重要。此时,土壤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所以农谚说:“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