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慈溪民间,人们都习惯把这个节日叫做“冬红节”,而较少叫“端午节”。冬红节这一天,过去民间有许多习俗,有的至今还在流行,部分还有不少科学道理呢。
一是家家户户要裹糯米棕子、做花糕吃。现在好多人家为了贪方便,这一天都到市场上去买了吃。因此,冬红节这一天早上,街上出售粽子、花糕的商店和点心摊特别多,好多人上街都喜欢买一些带回家,以粽子或花糕当早餐吃。“冬红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样健”的俗语也是这么产生的。
又有俗语讲:“吃过冬红粽,还要冻三冻”。其目的提醒大家,在冬红节前后,还有冷空气影响,早夜不可穿单衣薄裳,须再穿上一件外套,以防不测天气。
二是各家各户大门上都要插上或挂上真艾和菖蒲(做艾青麦果艾青饺的艾是野艾,长不高的),这艾须是整株,菖蒲两叶则插成X形状,似剪刀,主要是去恶避邪,严防邪气恶魔进门侵入。
三是中午每家房屋内要熏蒸一次白菖术、艾叶和麦冬须,民间的叫法是“做闷烟”,目的是把房屋内的蚊子、苍蝇、蚂飞等虫子全都熏死掉。据老年人讲,白菖术、麦冬须和艾叶都是中药材,燃烧后产生的浓烟,人闻到是醇香的感觉,很舒服,而害虫经白菖术、艾叶和麦冬须的烟熏之后,会马上熏死,即使不马上死去,其虫子的足脚也都会自动掉下来的。
过去,家家户户年年要这样熏一次的,以达到消毒、杀菌、健身、灭蚊蝇的目的。对此,民间也有四句通俗的歌谣,叫做:“今天冬红节,蚊虫门外息,若想进门来,等到重阳节”。
四是小孩子的胸前和床前蚊帐上要挂香袋,内贮雄黄和香料,大人每人要喝一点雄黄老酒,据说,是借鉴《白蛇传》老法海教许仙让白娘子喝雄黄酒,显示蛇妖的方法,以防止妖气缠身。
五是冬红节是癞蛳蛤蟆受难日。胆子大一点的人,从池塘或小河中用米淘箩舀来十几个墨黑的小科蚪(是癞蛤蟆生的),养在温开水后,要生吞入肚。
民间一直传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只有这一天人们才吃成年蛤蟆肉,吃了蛤蟆肉是解百毒的,等到夏天来临,人的身上不会再生疮疤了。
因此,这一天很难找到癞蛳蛤蟆,民间“癞蛳蛤蟆避冬红”的俗语就是这么来的,蛤蟆只要躲过了冬红节这一天,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在其它日子里,人们是一般不去捕杀食蛤蟆肉的。
即使不把它杀了吃肉,好多老年人也非寻到一只啦蛳蛤蟆不可,至少也该把它放在厨房间灶头上,让它来回爬过几次,他们是这样解释的:冬红这一天,灶头上拉蛳蛤蟆爬过之后,一年四季就较清洁了,像无壳粘粘螺(俗名蛞蝓)、蚂蚁、天蛇等不清洁的害虫就不会再爬上灶头上了,只是现在各家各户都用液化气来烧菜煮饭,这老式砖土灶也就不多见了。
六是做女婿的该到丈姆家里去送节。慈溪民间至今还有这么一个很流行而又没改变的风俗习惯,这就是毛脚女婿必须在这冬红节之前,去丈人丈姆家送一个大礼,其所送礼品同送年节一样多,如果丈人的父母还健在于世,这礼物还须增加一份,给太岳父太岳母也要送去,只是这礼品略比送岳父岳母的少一点。
我们慈溪地方还讲究“轿前三节”和“轿后三节”。即在结婚当年和婚后这年,送到丈人丈姆家的节日礼物应有三次,即冬红节,重阳节、年节。各节所送礼物比其它年份送的礼品须更贵重一些。而现在的毛脚女婿大都不讲究这类老风俗了,因为男女在发往女方婚嫁彩礼时,已经一次性一捏包在发往的数万元衣裳钿、盘礼钿、折扛钿中全都包括其中了。
结婚一年之后,这冬红节送不送礼则随你做女婿的客气了,送多送少没有硬性规定。不过,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都较富裕了,所以,这冬红节前,不论是新女婿,还是老女婿,大家普遍都在送节,不去送节的话,就显得寒酸小气了。
在民间,还有一句很通俗的俗语说:“冬红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说明慈溪杨梅已有少量上市,只是仅挂篮头,还不是旺季,只有了夏至,杨梅才是满山红了。
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勾画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