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湖南麻阳苗族节日习俗

倾城恋2024-08-11

湖南麻阳苗族节日习俗

麻阳月月有节日,或喜庆丰收,或祈求风调雨顺,或祭祖祭神,或保留念想。这些节日,有一大半是源自三苗和荆楚文化遗传,具有麻阳地域特色,但也有汉民族节日文化影响的痕迹。

正 月

过春节

习惯叫过年。逢人说贺喜,晚辈为长辈拜年,看灯(花灯、龙灯)看戏,十分热闹。

开财门

正月初一,鸡叫时分,早起筛茶、上香、烧纸钱祭告神灵,鸣炮竹、开大门,提进先夜预放的捆柴,意即大年初一接财纳福;接着外出担水,谓之“抢头水”。

摆茶

大年初一天亮后,重新布茶祭祀,祭品除茶外,还有蒸熟的糍粑、印盒粑,早晨以粑和面(多为家制露兜面)为食。摆茶连续三个早晨,到年初三止。家里中堂“家先”前祭品一般一天不动,香火不熄;家中祭祀除中堂,还有灶屋、大门口及各处畜禽栏圈;家里祭祀完毕,端“茶盘”到村寨井旁、土地屋、神坛前上香焚纸。

拜年

时兴拜年,俗语:“初一崽女初二郎,初三初四乱天行。”一般初一当天少出门,举家团聚;初二郎女到岳家拜年;初三以后随便拜访亲朋好友。古时晚辈给长辈拜年,需中堂摆茶,晚辈行叩头礼,长辈给红包封“押岁钱”。

送年

俗称“过月半”,有小大之分。正月初十“小月半”,下午置酒肉“牙盘”,先家中后村寨,四处上香焚纸;正月十五“大月半”,早晨备“茶盘”,从家里到村寨烧香纸,当天饮食与大年初一相同。意即年已过完,请各位神灵归位。此后,人们即投入正常劳动。

也有勤奋山民,未等“送年”就开始农活的,俗语:“初三烧了门神纸,牙牙(爷爷)崽崽扒猪屎”,就是其写照。

二 月

忌风雨

二月(或正月)雨水节气时,麻阳有“忌风雨”的习俗。这天不挑水,不浆洗,不出工。据说这样才会风调雨顺。

惊蛰节

惊蛰节气时,各家各户要用石灰或草木灰画弓箭于大门前,屋前屋后四周点灰,以避虫、蛇等毒物。备蒸粑为早餐,常撮粑块糊家中木柱、木壁等裂口处,到临近果园将果树轻砍一刀,用粑糊所砍刀口子,表示鸟雀吃了糯米粑,就粘住了口,再也不能祸害“阳春”(庄稼),谓之“封雀口”。

过社

即过春社。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农历二月二十左右),麻阳过“社”(音同“傻”),家家户户用野蒿菜、野葱为佐料,拌糯米煮“社饭”。此前一日,子女、亲属要持社饭、三牲祭品、香纸炮烛为先年或年内新丧的先辈祭坟,俗称“挂社”。吃社饭前,常先给家畜喂食,并在家种果树上砍一口子放一坨社饭,意即家畜、果树吃了社饭后心无旁骛地“傻长”,以期六畜兴旺、秋收丰盛。吃社饭时忌泡汤,否则下大雨时家里的稻田就会垮坎,难以蓄水。过社当天,还时兴在菜园种瓜果蔬菜,谓之“种傻瓜”,说是“傻瓜”长势更好,收成更佳。

三 月

三月三

原为麻阳上山区传统歌会,“三月三,茶泡裸干”,茶树林是青年男女踏青放歌的主要去处。后融汉俗“三月三,铁菜煮鸡蛋”,于家中稍事祭祀,家庭成员至少分吃一个煮鸡蛋。也有人认为“三月三”是天王生辰,故多自发前往邻近天王庙上香,形成天王庙会节日。

清明节

古时,苗族祭祀盘瓠。明代,始融汉习,祀祖挂坟。清明节当天“挂柳于门,戴柳于首,以避虿毒,避除瘟疫。”清明节也是为祖先立碑的吉日。清明前后三天是祭祖扫墓佳期,曰之为“挂清”。由于种种原因连过年都无法聚齐的亲人,清明这天都齐聚老家,真正吃上一顿“团圆饭”。

四 月

过立夏

民间有俗语:“立夏不下,犁耙高挂。”意即立夏当天不见雨水,当年年成就不好,雨水不当时而影响耕作。立夏当天,农事初定,山笋新成,煎荷包蛋,采山间竹笋、野菜,祭祀祖宗神灵,祈祷风调雨顺。

四月八

麻阳苗族传统歌会。四月初八,青年男女早起打扮,盛装赶赴歌场聚会。歌场一般在临近村寨山坡上,届时林间草坪情歌飞扬,未婚后生、妹子自由选择对象,情结连理。此俗自19世纪60年代后,逐渐衰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