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南北“二月二”习俗比较(2)

哲圣君2024-08-02

社日习俗与北方龙抬头节的异同

通过比较南方社日习俗与北方龙抬头节习俗,我们发现二者习俗有以下异同:

1、相同点

(1)禁忌和某些节俗活动相同。南方社日与北方龙抬头节都有舞龙、回门(北方称此为“嫁女归宁”)、撒石灰、聚众宴饮的习俗活动和是日忌动针线的禁忌。

(2)节日由来的传说相同。都是因为唐朝武则天当了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于是他就让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人们为救因私自给人间降雨而被玉帝打下凡间压于山下的龙王,在农历二月二这天想出了把玉米炒开花,就像是金豆开花,于是救出了龙王,使其能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最后就形成“二月二”习俗的这样一个传说。

2、不同点

(1)祭祀的神灵不同:南方社日祭祀的是土地神,北方龙抬头节祭祀的是龙神。

(2)娱乐活动不同:南方社日一般有抢花炮的习俗活动,观桂戏、粤戏、江南戏等具南方特色戏;北方龙抬头节则无抢花炮之习;看的是诸如评剧、京剧、晋戏及河北土戏等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戏。

(3)食俗不同:南方社日最具特色的是吃粽子和糍粑,北方龙抬头节则吃龙须面、饺子等面食和猪头肉。

“二月二”习俗形成南北差异的原因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南方“二月二”社日与北方“二月二”龙抬头节有一定的联系,但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形成差异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地理自然生态环境不同造成的差异

在比较中,我们会发现,南、北“二月二”习俗不同的表现之一就是两地在民间信仰上的不同:南方是土地神信仰,北方则是龙神信仰。这种不同的信仰,源自于南、北地区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源短缺,而农作物的生长又离不开水,北方农耕人民渴求水和期待降雨的心理就折射反映在北方民众的生活习俗之中,许多习俗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民众对水的渴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仰和崇拜。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拜的神灵,人们把它看作是会兴云布雨、主管雨旱之神,从而在北方产生了一套崇龙、敬龙的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突出表现在“龙抬头节”中的一切禁忌习俗中。

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来说,山多、江河多而土地少,因此对土地的崇拜也就更甚于北方。以土地为生的先民们认为土地负载、孕育万物,毁灭万物,因此很自然地将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归因于“地”对人类的赏罚,据此就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敬土为神。于是自上古以来产生的祭社习俗在南方一直传承至今,并演变成南方现在的“二月二”社日的习俗。

2、由于文化传播而造成的差异

文化传播,是指一种文化向其他范围转移或扩散,引起文化的互动、采借以及整合过程。土地神信仰起源甚早,其最早形成的地区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地说最先是在某个地方产生,并向四周地区传播开来。钟敬文先生认为:“一种新的民俗在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形成,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完善之后,它的功能和价值被充分显现出来,它不仅为该民族、该地区的民众所接受,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且开始向其他民族地区渗透。”(钟敬文:《民俗学概论》)南方的“二月二”社日就是传承了自上古产生的祭土地神的民俗,土地神信仰能满足南方民众祈丰年、消灾祈福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南方奉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北方地区的“龙抬头节”习俗,据吉成名《龙抬头节研究》一文考证,最早形成于黄河中上游地区,随着居民的迁徙而向其他地区传播。因此,在江苏一带,也有龙抬头习俗,这应该是由北方汉人在南迁中传播过去的。南方本地人民也有一套自己的风俗,由于在共同的地域生产劳动,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和影响,这必然就会产生文化传播,在传播中二者又有选择性地吸收或排斥对方的风俗文化,故而逐渐形成了将龙抬头习俗与当地祭社习俗结合起来的新“二月二”习俗。

当代文化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从传播的角度,把文化看作是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流程的统一体,并看到了文化传播行为的巨大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是一个连续统一体,是一系列事件的流程,是一个时代纵向地传递到另一个时代,并且横向地从一个种族或地域播化到另一个种族或地域。”传播可以对一种文化或风俗的形成和流变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二月二”习俗形成南、北差异的原因也是基于文化传播的发生。

节日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我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对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我们应加以重视。通过对南北“二月二”习俗的比较及其差异原因的分析,我们对南、北“二月二”传统节日文化的形成、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认识到民俗文化巨大的传承、传播和变异性,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传统节日文化现象有着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