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千古以来独悬海外不被沾染的缘故,海南的中元节——“鬼节”,相比起内陆,更多地保留了传统习俗的“原汁原味”。在海南,“鬼节”也叫七月半,在海南人心中,仅次于春节和清明。从七月初一到十五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人们会用烧纸钱、放天灯等各种方式祭奠祖上早去的先人,布施阴曹地府的孤魂野鬼,通过种种隆重而热烈的祭拜方式,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对历史的崇敬之情。
人有各种各样的假期,阴曹地府里的鬼也不例外。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鬼的假期。在七月初一这一天,掌管阴曹地府的阎王爷就会把鬼门关打开给鬼魂放风,让所有的鬼都回家去与凡间的亲人们团聚,看看亲人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了,于是不管大鬼小鬼都要出鬼门关,回家!这时鬼子鬼孙,善鬼恶鬼也都会出来走亲访友,四处游荡。
他们一溜烟回到凡间,有家可归的鬼自然是高高兴兴的,可见到自己的子子孙孙,接受亲人们的拜祭,可有些孤魂野鬼们是无家可归的、或者是有些鬼由于忘性太大,连家在哪都记不住了,于是就在凡间游荡,有些恶鬼还会趁机做乱。
不过这个时间,也就是短短的十五天,到了农历七月十五,阎罗王就要把所有的鬼都收回来,直至等待着下一年七月的到来。
传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海南人将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合称“七月节”,或“七月半”,俗称“鬼节”。
初七以后,各家开始准备香烛和纸钱。自家祭祖一般是初七、初十,十五晚上则留给那些素不相识、没有后代的古人。
初月初七到七月十五“烧灰”,即是拜自已家的祖宗,如果家里面供地主神位的还要拜地主,供品是大块五花肉、五碗米饭什么的,拜完后烧些纸布匹、元宝、纸钱,有钱的人就多烧一些给自己的祖宗,这可能算是祖宗们明年的生活费用吧,烧得多一些,意味着祖宗们的生活就过得越好。
有家可归的鬼从子孙后代那儿得到了吃和穿,而那些孤魂野鬼只能在外面游荡,但总不能饿着肚子回去呀,于是他们就会做乱。
鬼也爱热闹,特别是孤魂野鬼。七月十五晚上十二点阎王爷就要准时关闭“鬼门关”,有亲人、有家可归的鬼会带着亲人的嘱托和礼物回到阴曹地府。而那些无人问津、两手空空的野鬼就会来到熙熙壤壤的大街上“做乱”,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捡或者抢。
于是,到了农历的七月十五晚上八点钟,海南人先拜了自己家的祖先与地主,然后会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街头巷尾插满香烛,焚烧纸钱、元宝,布匹等,买小芋头、番石榴、杨桃等青果施舍在房子的四周,施给那些在阳间没有了亲人的孤魂野鬼,谓称“施孤”。
“施孤、施孤”就是无偿施舍的意思,好让那些孤魂野鬼也拎上陌生人送上的礼物,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返回阴府,让他们也有过节的温暖。这样他们就可以吃得饱饱,也可以带一些吃的穿的用的回去,自然就不会做恶了。这就叫做“人鬼和谐”了吧。
人们在“施孤”时,还用香烛把自家房屋围起来,让小孩子拿着香烛,绕着房屋跑。场面还是很欢乐的,所以海南人的中元“鬼节”,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期盼的节日之一。
而对操劳一生的老人而言,中元节也是他们的节日。这时候,孩子们都从各地回到身边,共同缅怀先人。望着满堂儿孙,老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续,生活的希望。
鬼节,海南人对此敬畏有加,他们通过种种特殊的方式,将情感释放得酣畅淋漓。比如在鬼节放天灯,祈求平安就是一个特例。
在文昌、万宁、陵水等地,都流行中元放天灯祈福的习俗。年长的人在家祭祖,年轻人则纷纷出门放天灯,以此来寄托对先人的追思。传说天灯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所以又叫孔明灯或文灯。
每逢此时,整个夜空,盏盏天灯,远远近近,闪闪烁烁,与星月交相辉映,在幽蓝的夜空中放射耀眼光芒。若问鬼在哪?鬼已随灯被送上天了,一年内它不会来骚扰我们。
在文昌的乡村,天灯活动往往由村里年青人牵头,用五色纸手工制成。 七月十五夜幕降临时,就到了放天灯的时刻。村子里倾刻热闹起来,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带着节日的欣喜,带着对来年的祈盼。盏盏天灯,远远近近,闪闪烁烁,与星月交相辉映,在幽蓝的夜空中放射耀眼光芒……
同样是天灯,放飞的时间却不尽相同。每逢中元前夕,陵水会连续放上几晚天灯,意为秋高气爽的天空增添色彩。而老人的说法则是,为那些飘逝的魂灵带去光明。
陵水人对升空后掉落的天灯十分畏惧,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天灯掉落在谁家房顶,这家人不但要重新“送灯”,还要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以“破财消灾”。而万宁等其他地方,目送天灯徐徐升空后,人们都在翘首以待,期待天灯能降落自家房顶,因为它代表着上天将赐来好运。
“七月半”除了放“孔明灯”之外,万泉河沿岸还有“送水灯”的习惯。“送水灯”是用彩色的宣纸做成的小船,再插上点燃的蜡烛、香火,让小船晃晃悠悠、顺水而漂,这样的做法说是给落水鬼引路。波平如镜的万泉河上,几百只河灯光芒闪烁,随波轻漂,构成一幅绝美出尘的图画。
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这半个月内,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习俗:不出远门,不买衣服和鞋子,不看病……
海南人对“鬼节”忌讳多多,琼海人插柳避邪流传已久,家家户户都会在七月初一到来之前,在自家屋子的门口和窗户上插上柳枝,阻止孤魂野鬼乱闯民宅。除此之外,还有不出远门,不办喜事,不下水游泳,不走亲戚等习俗。
还有七月不去人烟稀少的地方,不带小孩出门,不给小孩添置新的衣物,不理发等。也正因为这些禁忌,一些小店面的生意会很冷淡。此外,在海南中部市县(如屯昌、定安等),鬼节还有不准带红绳、铃铛等招魂物等禁忌。
在定安,大人们到野外找回一种俗称“鸡屎藤”和“鬼姜”的味奇臭的植物,“鸡屎藤”用来做成“手镯”,“鬼姜”状似我们日常食用的姜(味也是奇臭),用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给小孩和妇女戴在手上和身上,用来驱鬼和避邪。 除此,家家户户的门口还挂上一种不知叫什么名字、茎杆长满荆棘的植物,以防鬼魂进门。
如此之多的种种禁忌,更为海南“鬼节”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不仅是家人团聚、缅怀、感恩先人的日子,更是人类种族和精神的一种延续。它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对已经作古的先人们难以忘怀,在“鬼月”里表述我们的追思与怀念,因为我们还一直在思念着他们。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
风车日的来源风车日是荷兰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荷兰地势低洼,经常受北海海风的影响,海水倒灌入江河,泛滥成灾。荷兰人为了与海水作斗争,就利用风车排水,变沧海为良田。荷兰由此而成为...
日本国国庆日为12月23日日本是亚洲大陆东部的群岛国家。首都东京。面积37.8 万平方公里。人口1.24亿。公元645年,日本通过大化革新,确立了天皇制。天皇享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因此,天皇的生日就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