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河南 > 开封 > 旅游景区

开封铁塔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开封铁塔位于开封市城区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即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铁塔一带于1955年开辟为铁塔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百家名园之一。

  铁塔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北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柱,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它以卓绝的建筑艺术及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它设计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塔砖饰以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砖与砖之间如同斧凿,有榫有槽,垒砌严密合缝。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巍然屹立,实为游人和建筑专家叹为观止。

  今天的铁塔公园,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殿阁嵯峨,亭台映波,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数十个景点遍及园内,东北部与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开封古城墙遥相呼应,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隅。据《汴京遗迹志》记载:北齐天保十年(559年)曾在铁塔一带创建独居寺。唐开元十七年(729年),玄宗东封泰山归来,途经汴州,改名为封禅寺。宋开宝三年(970年),又改为开宝寺。此后,寺院扩建,"重起缭廊朵殿",内部划分280区,设有福胜、等觉、上方、永安等24个禅院。开宝寺是当时京都四大寺院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寺内设礼部贡院,考试全国举子,因此,寺院名声很大。

  北宋末年,开宝寺毁于金兵。金代重修寺院时改名光教寺,元代称上方寺,明代改名柘国寺,清代改名大延寿甘露寺。

  开宝寺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许多外国佛教徒远来瞻礼,开宝寺僧人也曾到印度等国寻求佛法。这些中外交往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高僧成寻。

  成寻出身贵族,7岁出家,为日本天台宗名僧,曾担任日本延历寺总持院阿阁梨和名刹平等院护持等要职,在日本佛教界颇负盛誉,日本皇太后亲笔书写《法华经》赐于成寻,使他声望更高。日本天台宗是由中国高僧鉴真传戒授法而发展起来的宗门,成寻早有来中国寻根求源的宏愿。宋熙宁五年(1072年),成寻以62岁高龄不避艰险在海上航行一个月,从杭州登陆。数月后来东京,在京都先后巡礼了太平兴国寺、开宝寺、大相国寺等名刹,又转道山西五台山巡礼。返京后,神宗赐职为太平兴国寺译场监事,敕住开宝寺。元丰四年(1081年)殁于寺内,终年71岁,遗骸葬天台山。

  成寻来时,随身携带天台真言经书600余卷,灌顶道具38种,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中国已散失的天台诸师撰述和日本天台宗的著述及传记等。成寻在东京期间,宋神宗曾赐以新印制的《大藏经》二部。成寻把在中国精心收集的宋人诗文集及图像多种连同《大藏经》送回日本。著名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即成寻日记),就是他在中国所见所闻的如实记载,也是研究北宋京都和各地风俗民情重要的参考资料。

  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十三层,高360尺。这座木塔是为供奉佛舍利(佛舍利,又称佛骨,是佛灭后经过火化而形成的颗粒结晶体)而建。始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竣工于端拱二年(989年)。负责监造者是北宋有名的建筑大师喻浩(皓)。因该塔建在开宝寺福胜院内,赐名"福胜塔",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因塔顶相轮放光,又被赐名"灵感塔"。这座高大佛塔仅存世56年,于庆历四年(1044年)六月被雷火焚毁。皇祐元年(1049年),仁宗下诏重建开宝寺塔。重建时塔址从福胜院移到上方院内,塔名仍称"灵感塔",亦称"上方寺塔",又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瓦镶嵌,远看近似铁色,故俗称"铁塔"。

  建造铁塔时,针对木塔易于失火和不耐风雨侵蚀的缺陷,集思广益地设计出各种仿木塔结构的琉璃构件,这种琉璃件具有优良的防水隔热性能,又耐风雨侵蚀而且色泽鲜艳,既保持了木塔精巧秀丽的造型,又避免了易燃易腐的不足。

  铁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现高出地面55.08米。塔的外壁除圭形门和八面转角所用的倚柱外,以平用丁砖和带长槽的立用丁砖组成一个框框,中间镶上长方形的立用顺砖,这样便组成了外壁的基本结构。塔身各层檐部是以重抄计心五铺作斗拱承托。从底层到十三层斗拱规格相同。补间铺作较密,泥道拱和瓜子拱都相互联接在一起,在拱头相交处均施平盘斗,补间均未施令拱,骑槽檐拱上的交互斗直接承托撩檐枋。

  檐枋之上的瓦坡不分筒瓦、板瓦,而以特制的平砖代之。但檐头饰以龙纹圆瓦当和饰以莲瓣形的重唇板瓦。这两种瓦仅前端为瓦状,后部皆为长方形砖。塔檐的转角处撩檐枋相交呈八字形,相交处置蝉形老角梁。梁两侧有升头木(砖),用以挑角。老角梁上为两块牛腿形的子角梁砖,其端安有套兽。各层八角垂脊较短。前有卧姿麒麟(脊兽),后有嫔伽像。砖檐坡上有博脊,皆用绿条砖两层和抹头砖一层砌成,博脊上为平座斗拱。十三层檐上为八角攒尖塔顶。八条垂脊各以盖脊筒瓦,抹角条砖五行组成,在八条垂脊之上端有一层低矮的莲座,其上置铜质宝瓶。

  基层塔身东、西、南、北各辟一室,门以叠涩手法作圭形尖顶,东、西、南三面为洞室,唯北门设砖梯可环绕塔心柱盘旋升至塔顶。塔身层层八面开窗,一层南,二层西,三层北,四层东,依次类推为明窗,其余皆为盲窗。这些明窗的设计不仅为了采光、通风、了望之用,而且起到了调节缓和强大风力的作用。支撑铁塔的核心力量是粗壮的塔心柱。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蹬道与塔心柱紧密衔接,成为一体,形成了强有力的抗震体系。

  塔身外壁镶的花纹砖约50种,计有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立僧、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图案。这些精美的图案是研究宋代雕刻、塑造艺术的珍贵资料。

  铁塔自建成至今900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曾经历了地震43次,河患6次,暴风19次,暴雨患17次,冰雹10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现从塔内外所见琉璃砖及佛像砖上的铭文记载,于宋治平四年(1067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明万历六年(1578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进行过多次修葺。以明洪武二十九年修葺工程为最大。因为洪水的淹没,铁塔的基座仍埋地下。据清初记载:"塔下有八棱方池,垫为平地","城东铁塔之根,刨土直下丈余始见故址"。

  1938年,日军入侵中原,围困开封城时用大炮向塔身袭击数百发,从第四层到第十三层各级檐角及塔壁均有损坏,第八、九层尤为严重,塔顶宝瓶遭飞机袭击中弹60余发,到建国前夕,铁塔满身创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由文化部拨专款21万元,对铁塔进行全面整修。铁塔的面砖构件,由宋代磁州窑的故地河北邯郸彭城日用陶瓷厂烧制,于1957年6月11日动工,修复了全部损坏部分,配齐了104个风铃,塔顶新设了避雷针,每层洞门加设护栏。第一层磴道修整后,两旁添置了扶手和安装了照明灯。整个工程于此年10月竣工,并将附近原森林公园连在一起,开辟为铁塔公园。

  公园大门为三楼四柱牌坊,坐东面西,梁柱为仿汉白玉砼,南北宽70米,高12米,中心牌坊两侧墙壁镶嵌青石佛像8尊,大门建成于1989年。

  自大门入内,迎面有一巨形石碑,碑高5米,长4.5米,碑南北放置,南端为龙首装饰,碑镌"天下第一塔"5字,摹自米芾手迹,碑建于1993年。

  "天下第一塔"石碑北侧,是建于1994年的一组古建,占地40余亩,院内集山、水、园林建筑于一体,院名福胜院,有盆景600余盆,是省内盆景数量和品种最多的盆景苑。

  在铁塔北侧,有一组3000多平方米的仿宋建筑四合院,名"铁塔嬗变艺术宫"用图片、实物、蜡像展出铁塔的历史演变及有关铁塔的名人轶事,该宫于1993年9月开放。

  铁塔东邻是铁塔湖,湖中小岛上有仿古建筑何公轩,高9.7米,面积为144平方米,1998年竣工开放。该轩系何氏后人捐资所建,以纪念北宋末年宰相何栗。何栗四川人,钦宗时为相,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金人俘解北去,在途中,何栗-,以身殉国,其爱国主义精神受到后人称颂。

  铁塔附属文物

  接引佛铜质,高5.14米,重约12吨,胸前铸有"卍"形符号(武则天新创字,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袈裟铸有山水、云朵诸纹饰。铸造时间未见文献记载,从形制、纹饰考证,应为宋、金时所铸。

  据史料推测,此像自铸成之时起,即置于上方院(后改祐国寺)大殿中,由于寺院多次遭受兵灾水患,屡毁屡修,接引佛也是数经沉浮。明末开封大水,寺院被冲毁,佛像裸露,乾隆十六年(1971年),重修祐国寺,赐额大延寿甘露寺,接引佛即在塔南大殿中。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开封又遭大水,大殿又被拆毁堵水,接引佛再次暴露于断壁残垣之中,且被淤沙深埋半截。直到清末才由绅商捐资建一高阁,置佛像于阁内。民国初年,高阁倒塌,佛像又露于地面。1927年,当局为筹军饷,曾计划毁佛铸成铜元,终因其硕大难移而作罢。不久一位管姓的佛教徒捐资建大殿3间以遮佛像。1930年改南土街某当铺为商场,时任省民政厅厅长张钫,将当铺建材筑一八角亭,以供佛像,名日知止亭。

  1983年,在塔西,兴建一座面阔7间,进深5间的仿宋建筑,名为接引殿,将接引佛移至殿内,整个工程于1984年完工,殿内绘有"西方净土变"壁画。殿顶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月台四周有青石栏杆护栏,柱头罗列96头小狮,气势雄伟,庄严美观。

  接引殿西立青石牌坊一座四柱三楼,坊额正背面题"极乐世界"和"慈航普渡"。牌坊高8米,跨度为15米,巍然屹立,引人入胜。

  白玉佛1933年由族居缅甸的华侨捐赠给河南佛学苑的。共赠大小二尊,小的转赠洛阳白马寺。佛像由缅甸特产白玉石雕制,由当地技师雕造,晶莹洁亮,明净如镜。像为坐像,连底座高约1米,宽0.5米,肩宽0.4米,胸宽0.37米,底座高0.14米,长0.9米,宽0.5米,底座前部阴刻三组隽秀的铭文,正中是"南无释迦牟尼佛"7个篆字,左右两边分刻汉字楷书,左边是"佛历二九六o年民国念二年癸酉四月八日比丘海山募化,敬奉开封铁塔禅寺"32字,右边是"三宝弟子陈门赵氏安澜法名(觉)平发心敬助誓愿善根永植福慧增长,见佛阐法得不退地"36字。

  佛像结跏趺坐,作成道相。佛身雕刻所称的铁塔禅寺,原在铁塔东邻,为河南佛学苑修建的几间近代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相继坍塌,1996年,在接引殿之北,修建一组由廊亭湖榭组成的江南风格的园林,正殿即供奉此白玉佛。

  碑记历史上的开宝寺,有许多名人撰刻的碑记。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河患、兵灾和人为的毁坏下,现仅存4方:《重修祐国寺钟楼记》、《装修阿罗汉尊者供奉上方祐国禅寺碑记》、《知止亭记》和《日本成寻阿阁黎显彰奉赞之碑》。

  《重修祐国寺钟楼记》镌刻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主要记述了钟楼的修建起因。对研究祐国寺变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装修阿罗汉尊者供奉上方祐国禅寺碑记》镌刻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它主要记述康熙时期的一些"善男信女"为恢复寺内的罗汉,纷纷"相聚踊跃倡道,分工各成一尊为已任"的事。

  《知止亭记》主要记述"知止亭"的兴建起因。知止亭建于1930年,专为放置铜铸"接引佛"而筑。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接引佛空居于"甘露寺"的五间"北殿"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因黄河水灌城,佛殿被毁。从此,接引佛裸露于天。直到1930年,河南省民政厅长张钫(伯英)在铁塔南面修筑了一座八角亭,以供铜佛,并镌刻《知止亭记》,以遗后人。

  《日本成寻阿阁黎显彰奉赞之碑》主要叙述了日本国僧侣成寻,从日本抵达中国的宗教活动过程。成寻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不顾年事已高,在海上航行月余到达杭州。数月后来到宋都东京,先后巡拜了太平兴国寺、开宝寺和大相国寺等,随后又转道山西五台山。返京后,神宗赐他为太平兴国寺译场监事,敕住开宝寺。迨元丰四年(1081年)圆寂,终年7l岁。1943年由日本占领军举办法会并由伪河南省长田文炳立"成寻阿阁黎显彰奉赞之碑"一块。

  电话:0378-2862279

  地址:开封顺河回族区北门大街210号

下一旅游景区:开封东大寺
[以上内容由网友"Jessica"分享。]

以下与开封铁塔相关信息:

以下开封铁塔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