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上台子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上台子村隶属:高庄街道
行政代码:371202003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上台子村位于莱城西南4公里,高庄街道办事处西南1公里处。地处丘陵,南与响水村为邻,西隔709公路与东汶南村相望,北跨鄂牛公路与坡草洼村接壤,北与下台子村相依。全村160户,525口人,耕地360亩。  据《王氏谱》记载,清朝初年王姓建村时,因址在一高台地上,曾名台子;后因重名,冠以“上”字,故名上台子。上台子村最初的姓氏只有王姓一家,后来,郭、亓、赵、纪四姓氏相继入村居住。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村共11姓。今以郭、亓、纪、赵为大姓,郭姓人口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  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西厢保•上台子”。1941年莱芜划为莱东、莱北、新甫三县,上台子村隶属新甫县汶南区;1948年隶属莱芜县矿山区;1958年隶属莱芜县矿山人民公社;1964年隶属莱芜县高庄人民公社;1992年莱芜建立地级市后,隶属莱城区高庄镇;2001年属高庄街道办事处。  相传,自建村至清朝乾隆鼎盛时期,村子发展较快,形成了近百口人的村落。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上台子村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至1949年建国时,人口还不足200人,土地不足百亩,人们衣不遮体,食不饱肚,民房破烂不堪。村里没有学堂,识字的人寥寥无几。清朝末年,村里100多口人中就有二三十口人外出逃荒。民国初年,上台子村人谋生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租种邻村地主、富农家的土地,占了全村户数的70%以上;二是外地谋生,如去东北、沂蒙山等地,三是挑八根系,(指挑担子的小商贩)。他们走乡串集,涉足外县,买卖药材、茶叶、生姜等,挣几个钱养家糊口;四是出现了一批工匠艺人,如铁匠、木匠、石匠、瓦匠等,他们走乡串里,凭自己的手艺挣钱谋生。村里能工巧匠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上台子村小,人口少,但人们的志气大。抗日战争时期,村民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之中。纪荣文等人秘密参加武工队,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大动参,村民郭佃林等积极参加解放军。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村民郭正功、郭自明等人加入志愿军行列,赴朝参战,建立功勋。  三百年风雨沧桑,三百年巨变,上台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国后,村里建起了小学,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至今村里还有高中生近百人,大中专毕业生20多人,并且全部扫除了文盲。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一大批经济能人,1983年,村里建起砖厂。从1991年起,由郭自省等6人承包,每年为村里增加大批收入,承包人率先富裕起来。之后,村里增加拖拉机20多台,能耕地,能运输。1995年,村民亓文久投资5000元建起2亩大棚,种植西瓜,当年收入1万多元,并带起一大批专业户,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今,村里早已成为电视村,电话村,柏油路村。上台子村正在奋发进取,迎接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下一地名:下台子村
[以上内容由网友"Ann"分享。]

以下与上台子村相关信息:

以下上台子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