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上坡村
地名:祝上坡村 | 隶属:苗山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5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祝上坡村位于莱城东北22公里,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处。现耕地面积1330亩,340户,940口人。北临苏上坡村,南接高上坡,东至磨石峪,西到大漫子村。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年间祝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因址在山坡上,曾名祝家上坡,后简称祝上坡”。村民为避免刘黑七骚扰,曾改名刘家上坡。村中以祝姓,刘姓居多,另有王、徐、吕、杨、陈、董等姓。 清末至民国时期,祝上坡村隶属莱芜县苗山保;抗战初期,属莱芜县第六区黄土乡;建国后属第九区漫子乡;1958年属苗山人民公社;1980年后,属苗山办事处漫子乡;1986年至今, 村东有座较高大的山,叫爬头山。此山山顶地势平缓,山腰有一天然石洞,洞口直径约两米,进五六米后又有一小洞,仅能容一人通过。据老人讲,该洞穿山而过,直通山东面磨石峪村南的一口水井。相传洞中曾有一条大蛇,故名“长虫洞”①。山脚下有一泉名“黄泉子”,泉水清澈,味甘甜。从石缝中流出,大旱之年不断流。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黄泉子”是“黄泉子水库”的源头之一。现已开渠埋管将泉水引下山,家家用上了自来水,结束了挑水吃的历史。 村子的中央有一棵已逾二百年的古槐树,相传为陈姓迁居此庄后所栽,此树有两人合抱之粗。树干已开始中空,尚有一条侧枝枝叶繁茂。 为解决灌溉用水问题,1956年,村民建成第一座水库,称老水库。1978年,又建成另一座,人们叫“新水库”。后又将两座水库改造连接起来,以增加储水量。这两座水库,是现今村里主要的灌溉水源。另外还有1963年建成的花园子沟水库,1964年建的杏行子水库,1965年建的西庄水库,1975年建的黄泉子水库。有了这些水库,基本上解决了土地的灌溉问题。另外,针对沙石山山多高水多高的自然特点,村里集体在山坡上打了一眼机井,并鼓励农民自己打井。迄今,单户打、联户打小机井56眼,坎儿井34眼,灌溉配套6马力柴油机110台,浇地实现了机械化。 祝上坡村素有“运输村”之称。为了养家糊口,该村很早便有贩运花生的历史。起初,只是村里个别人赚点血汗钱来补口粮之不足而已。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大胆搞长途贩运活动。发展到现在,全村共有三轮运输车150余辆,四轮运输车14辆,有许多户成了名符其实的运输专业户。他们运销的足迹遍布周围县市区,南至新泰北师,北至张店,东至沂源,西至泰安黄前等。 1996年3月,该村被莱城区人民政府授予“运销专业村”的光荣称号。从1997年,祝上坡人又从新泰等地成群的买进小猪,喂到八九十斤后再运出销售,一头猪能赚100元左右。村支书王子同为村民做出了榜样,1999年,他个人就养猪150头,收入超过两万元。 祝上坡村西边有两条弯曲的土路通往外村。1998年,村民将其中一条改直加宽,修成了宽3米、长400余米的平坦大道,并修建了“西河桥”与苗颜路相接,方便了与外界的联系。 祝上坡人一向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民风纯朴,勤劳善良,多次被评为安全文明村。1971年至1983年该村多次被莱芜市和泰安市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曾组建了一支35人的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并多次参加县里的观摩演出,受到好评,荣获了“业余文艺宣传先进村”的称号。 祝上坡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村中通了电,告别了煤油灯照明的历史,家家买上了电视机,100多户安装电话,许多青年人腰里也别上手机。村民大部分住上了瓦房或前后出厦的新式瓦房。 明清年间出过一吕姓秀才。1956年,村民借民房办成一至四年级的复式小学一处。全国两次“三八”红旗手获得者祝桂香就毕业于这所小学。1995年全镇合班并校,学校迁入现在的村委办公室,保留一二年级,其余年级的学生到大漫子联小就读。村里的幼儿园已建成镇规范化幼儿园。村里适龄儿童全部就学。恢复高考制度后,村里有35人考入大中专院校。 祝上坡村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战、支前,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许多优秀的祝上坡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的祝上坡村民,继承光荣传统,为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努力奋斗着。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以上内容由网友"Gary"分享。]
以下与祝上坡村相关信息:
以下祝上坡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