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沟村
地名:黄沟村 | 隶属:高庄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2003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黄沟村位于莱城南5公里,东邻任家洼村,西为石棚村,南隔山为徐家峪村,北为沙埠村,耕地1455亩,370户,1086口人。 据《何氏谱》记载,明朝嘉靖年间,何姓由何家庄迁此建村。村西有南北向大沟,上游是数米高的黄土崖层,雨季山洪暴发,浑浊黄水顺沟倾泻,故名黄沟。 清康熙《莱芜县志》载:“西厢保•黄沟”。解放前,黄沟村属汶南区管辖;1950年全区建立了11个乡,黄沟乡是其中的一个,郭岱云是受人尊敬的乡长;1956年黄沟乡撤销;1958年黄沟村隶属牛泉人民公社;后改属高庄人民公社;2001年元月隶属高庄街道办事处。 黄沟村民种地是行家,经商是赢家。早在解放前,郭海云等以织布为生;亓怀增、亓顺增是远近闻名的木匠。他们兄弟二人,心灵手巧,精雕细刻,被人们称作“巧木匠”。亓书林的药店,亓志修的屠宰场在当时都是很有名气的。 黄沟村在抗战时期,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为保家卫国,村民踊跃参军,积极参战。战斗英雄亓修森,在和-军交战时,英勇顽-敌数人,被命名为“战斗英雄”。郭锡林等7人为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栋梁之才,为了追求理想,义无反顾下江南、奔边疆,南征北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沟村村民团结互助,共奔社会主义康庄大道。1953年又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黄沟村民全部加入初级社,1957年加入高级社。1958年,成立高庄人民公社。村民生活有所改善,但仍不富裕。穷则思变,1978年建扬水站一座;1979年黄石岭大会战,深翻整平大寨田800余亩,整修大寨堰2000多米,打机井4眼,能灌溉黄沟村60%以上的土地,缓解了黄沟村缺水问题;1982年黄沟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黄沟村所属的8个生产队分为8个管理小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黄沟村百业兴旺。现有大小拖拉机70余台;汽车10余部;综合商店6处,搞木材加工的5家;林场5处;养鸡厂2个,养牛厂2个,养羊数达到人均1只。屠宰厂、馍馍房、理发店,塑料颗粒厂,都在积极忙碌地经营。1985年,高庄镇党委批准在本村建砖瓦厂一个,总占地面积80余亩,解决了剩余劳力就业问题,搞活了经济。1995年,黄沟村村民亓绍勇,承包了该厂,由于他懂业务,会管理,经营5年,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黄沟村自建村以来就重视文化教育,崇尚礼义道德,以文育人。清末亓希儒获取秀才功名;民国十七年( 1928)年建立小学一处,郭晓云任教;1950年小学迁至韩家大院,正式成立黄沟小学;1952年黄沟、沙埠、魏家洼、石湾子四村联办初中1处,称为“黄沟联中”;黄沟村在1967年又建高中1处。招收魏家洼等十几个村的学生就读。1979年,高中撤销。1982年初中生迁至吴家岭联中就读。1984年,黄沟村在东岭新建小学1处,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长80米,宽60米,4排共24间教室,每口教室两门10窗,前出厦,总投资10多万元。 黄沟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解放前后,考人大中专的学生达50余人;有十几人是副县级以上干部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当过教师的70多人。郭霞云,1902年生,终生从教育人,他们一家中仅从事教育工作的就有10多人,被人们称作“教师世家”。诗人王涛声,大学毕业后,在莱芜综合高中任副校长,出版发行的《涛声诗选》很受欢迎。 2001年10月,黄沟人在馍馍山上发现石洞一个,洞内的景色异常美丽,引来了无数游客观光。为了安全,现已封存,以待开发。 今天的黄沟村,真是人财两旺,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以上内容由网友"Lillian"分享。]
以下与黄沟村相关信息:
以下黄沟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