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刘封邱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刘封邱村隶属:方下镇
行政代码:371202102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刘封邱村位于莱城西北8公里,镇政府3公里处,北靠方下河,与张家洼街道办事处王家楼村隔河相望,南依辛泰铁路,西与田封村相连,东临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轧钢厂。全村耕地1050亩,485户,1496口人。  清康熙《莱芜县志》载:“封邱保•刘封邱”。据《刘氏谱》记载,明洪武二卜三年(1390年),刘姓由汶河南刘家庄迁此建村。因邻村多以封邱取名,故以村名村,且刘姓居多,冠以姓氏,取名刘封邱村。  刘封邱村历史悠久,土地肥沃,浇灌方便,作物盛茂,故有“封邱洼”之盛名。村民世代开拓耕种,繁衍生息,和睦共处。村民历来以农业为主,生产蓝棵、大马、小麦、玉米等。用蓝棵叶泡水调和石灰,沉淀所得蓝色染料用以染布。刘封邱人勤劳敦厚,崇尚礼义,易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刘姓十二世祖刘元达(又名刘占)为郡庠生,后至茶业口刘白杨村教书多年,后居于刘白杨小学。刘元达被赐带清朝皇印“清爱堂”大匾一块,红沙灯笼一对,以示名誉之尊,族代相传,直至“0”被毁坏。1887年,村民刘冠卿(字松亭)18岁为郡庠生,因家寒不能升学,自谋薄资助学,创办了私塾学校。学生有刘玉敬、刘中英、刘舜卿、刘业田、刘奉纲、刘子正,刘夏峰等30余名。绝大多数学生后来都参加了抗日救国阵线。刘冠卿从教30余年,育人出众,参加抗日救国阵线后,当选县参议员。  刘封邱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出现了许多革命活动家。他们一生笃信马列,追求真理,献身革命,坚贞不屈,历尽艰险,为莱芜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著名革命老前辈,刘夏峰、刘舜卿、刘子正、刘木易等都是莱芜党组织早期主要领导人。他们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不怕家人受-、受牵连。变卖家产,支援革命斗争。刘夏峰自卖村东1.6亩土地,买0弹药带本村吴会泉、刘振山等民兵参加徂徕山起义。刘夏峰、刘舜卿、刘子正、刘木易等凑钱购买交通工具“西德产自行车”,现车架尤存,成为文物。同时,他们还以村居为根据地,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32年,县委负责人刘仲莹发展党员活动,就在刘夏峰家的小北屋和刘子正家的小西屋里秘密进行。  武工队长刘向春,机智勇敢。敌人闻之丧胆,千方百计逮捕他,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要逮住刘向春,一两骨头一两金”。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出生入死,为革命做出了较大贡献。交通员刘冠勉参加革命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任劳任怨,不管环境多么恶化,条件多么艰苦,一年四季活动在夜间,承担着我党莱北与新甫县的通讯任务。他送信赤脚过岭,渡河不走正道,每每0完成任务。1944年秋,山东省邮政总局召开劳模大会,他被评为省战邮一等优秀交通员。当时大众日报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省邮政总局局长赵志刚召开座谈会,给他庆寿、送礼。后来因年老,组织给他披戴红花,骑马返乡。由此,-反动派对刘封邱恨之入骨,称该村为八路“窝子”,只要逮住就活埋。解放战争年代,刘封邱村人为莱芜人民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刘夏峰、刘舜卿、刘子正等革命前辈的影响下,刘封邱的许多热血青年,积极参战,英勇杀敌,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英雄烈士。  在那战争年代,留村的男女村民积极上前线参战,男的抬担架,女的做军鞋,儿童站岗放哨。1946年8月,该村民兵,配合鲁中九师攻打埠村,组织村民20余人参战,参与百姓抬担架护送伤病员。同年10月在攻打螃蝎岭子战斗中,民兵刘学礼等人亲自背下我军伤员12人,谱写了一曲人民战争的赞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村民团结互助,共奔社会主义康庄大道。1953年成立了以刘冠桐为首的80多户村民的生产互助组,他们为烈军属代耕土地。1954年冬,初级合作社成立,由刘冠桐、刘顺华具体负责,下辖两个生产组,按地四劳六分配。雇农刘长福加入了初级合作社,其爱人对女儿“社英”唱起小曲:“社英、社英你有福,入了合作社,分的粮食堆满屋,全家生活真幸福。”  1955年.四封邱合为一体成立了高级合作社,社员按劳分配加照顾。本村主要负责人刘冠桐带领社员打机井,搞土地深翻,并在小任家洼村北搞引河灌溉,打机井20余眼,深翻整平土地40多亩。1957年由高级合作社转为人民公社后,先后在村东北和村北河连打大机井2眼,安装30千瓦电机两台,彻底解决了村东 岭灌溉的难处。从此,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村民的致富热情。“要想富、先修路”,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于1996年自售资金55万余元(包括村民集资和在外工作人员自愿捐款两万余元)修铺沥青路3000余米,任玉侠与刘奉耕捐建大小桥6座。从此道路畅通,来往车辆频繁,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几年科学种田、培育良种蔚然成风。1997年,与省农科院合作,为省农科院培育玉米良种和土豆种,成为省农科院的良种繁育基地。几年来培育的鲁单50和鲁单981良种产量高,周围村民纷纷购买,并远销各乡镇种子站,深得农民的赞誉。  我国加入WTO后,村民产业结构调整积性极大大提高,争相种植经济作物,从东岭顶至洼中,大蒜、生姜、土豆、大棚蔬菜种植面积600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部分村民还办起了小工厂、小饭店,收人大大提高。2001年,全村人均收入3200多元,60%多的农户装上了电话,成了电话村。村民的日子过得富裕又舒心。  刘封邱村人自古有办学习文,重视革命文化和革命理论教育的传统。1937年建立小学1处。刘子正、刘夏峰等人执教。他们既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又开展革命理论和革命运动教育,学校变成了党开展地下工作的落脚点。1950年刘封邱小学重建,1990年搬迁至村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之人。1968年,教师“一鞭赶”时,回村教师有14人之多,成为当时泰安地区村教师最多单位。1949年至2002年,该村有80余名考生被高校录取,有近20名考生被中专学校录取。1990年刘进金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后分配在国务院信访局工作。如今大部分毕业生投入到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行业工作岗位上。1999年教育体制改革后,刘封邱小学合并到孙封邱小学。原刘封邱小学村委投资重新建修,办成了四封邱(刘、孙、田、李2000)联合幼儿园,现有幼师8名,幼儿150余名,室内设备齐全,2()00年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幼儿园。  解放前刘封邱不少文人不慕功名,苦心学医几十年,如名医刘士达、刘奉纲等,尤善外方脉,专治伤寒、妇科、外科、眼科病,远近闻名,惠及百里,至今留于后世许多治病良方。  刘封邱能工巧匠人才辈出,最早的泥工老匠刘力田除在周围村庄给百姓盖房外,1953年还带领人马,到山东农学院建造房屋。房建质量高、样式美观,享誉省内外。他的手下徒弟都成了名师巧匠。铁匠吴会祥,会打各种铁具,特别他碾的纺棉轴、打的水车市区有名。  清朝道光年间,刘封邱遭土匪抢劫,虏掠村民多人。为防匪患,村中领头人刘海春、刘东嘉、刘斋敬等组织全村人民建造了圩墙。圩墙全长2500米,宽10米,高10米,四角都有炮楼,墙外壕沟,恰作护村河。圩墙有东门、北门、南门。东门取名迎旭门,北门取名桃园门,南门取名朝阳门。现圩墙痕迹依然存在。  走进村内南北大街,南头转弯处有一座大庙,此庙是明朝年间建造的观音庙,现大殿完好无损。村中东北角有一高约25米,直径2.5米左右的大柏杨树,树周围用石料砌成高台,取名柏杨台子。周围行人夏季路过,坐此乘凉,村里人常三五成群坐此谈古论今。此树在莱芜战役时,因八路军官兵驻我村人数较多,后勤柴草供应不足,将树杀倒烧水做饭,支援了莱芜战役。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下一地名:梁家庄村
[以上内容由网友"Karl"分享。]

以下与刘封邱村相关信息:

以下刘封邱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